媒体:北京胡同逐年减少 部分地区尝试恢复院落格局

作者:吴振鹏 陈光   2016年02月26日 10:26  中国文物网    1074    收藏

摘要 胡同的消失,城墙、文物的破坏,旧城内的私搭乱建,使得古都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



古都风貌保护


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曾经留下一些遗憾。


胡同的消失,城墙、文物的破坏,旧城内的私搭乱建,使得古都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时,提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如何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同时进行发展,北京一直在寻找平衡点。


2012年起,市政府将每年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1.5亿元调整至10亿元,并以中轴线的古建筑腾退和修缮为重点,推动开展了百余项古建筑修缮工程。


而从过去对文物的重“保”轻“用”,到如今的“以用促保”,观念转变的背后,北京已经渐渐学会如何处理城市底蕴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


媒体:北京胡同逐年减少 部分地区尝试恢复院落格局


2月15日,草厂五条胡同29号院。去年,前门地区改造了28个这样的“新合院”。



留住“老北京的魂”


草厂五条29号院刚整修完,正在等待它的新主人。


一棵树龄几十年的香椿树在院子中央沐浴着阳光,除了红瓦灰墙,院子还配备了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地面上铺着的水泥砖也大有讲究,底下配有先进的雨污分流设备,能排掉污水,储存雨水。


时间退回到十年前,这样的院落住着7户居民,户均面积14.5平方米。逼仄的空间,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安全隐患严重。


去年12月,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在《东城区推进古都风貌保护有关情况的介绍》中提到,东城历史文化街区有平房14万间、24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9.8万户约30万人。


关先生住在雨儿胡同29号院,尽管也希望能住上大点、带卫生间的房子,但他说自己在胡同住了半辈子,不想拆走。


在北京,和关先生想法一样的人不少,在他们看来,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魂”,在院子里养花种草,到胡同里遛鸟乘凉,接地气。


然而,近些年,北京的胡同却在逐年减少。


2001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上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近一两年,随着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胡同更是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为留住“老北京的魂”,前门地区开始新的尝试,在保护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对符合改造条件的院落平房进行改造,恢复院落格局。采用现代连廊技术,把院中原有的房屋连起来,形成平房院中的套房。新生的空间则用来修建卫生间和厨房,地下配有先进的蓄水模块,解决住户的基础设施问题。


在院落修缮的基础上,再恢复胡同的传统肌理,在狭窄的胡同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雨污分流。


“我们会提前跟居民进行沟通,选取适合改造的院子,和居民达成一致,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成院落改造。”前门街道工委书记葛俊凯介绍,文化整体保护、禁止大拆大建,是前门东区胡同改造的基本原则。



保护风貌要做减法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轴线申遗,着力打造“一轴一线”文化魅力走廊,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俗称“龙脉”。


晨钟暮鼓,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钟鼓楼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但对比清代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形图,近些年,钟鼓楼周边空间被严重侵占,辐射面积由原来约1.4万余平方米减少至目前的不足4000平方米。


东城区历史风貌办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钟鼓楼周边危旧房屋众多,甚至存在违章搭建三层用于经营的建筑,存在重大火灾隐患。


与钟鼓楼的情况类似,站在鼓楼上,俯瞰北京中轴线,至少还有两处杂乱、密集的片区,严重影响着古都风貌。


地安门百货商场,位于寸土寸金的什刹海区域。几十年间,大百货商场变成了小、低、散业态的聚集地,仅出租摊位就有150个。


“原来四层高的地安门百货商场,站在鼓楼上看与周边的风景不协调。”2月17日,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对记者如是说。


沿中轴线再往北走,天坛作为重要地标之一,原本设立了内、外两重坛墙,将整个天坛分割为“回”字形。但20世纪初起,一些单位陆续将外坛位置占据,在天坛公园西、南两个方向,57栋破旧低矮的老楼夹杂着私搭乱建的小平房,把坛墙挡得严严实实。古老的“回”字形格局被打破。


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申遗。保护古都风貌在探索中前行。


相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北京市文物部门针对中轴线保护已投入经费超10亿元,陆续开展了多处中轴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


去年3月,东城启动天坛周边简易楼拆迁腾退项目,300多处贴墙而建的房屋纳入拆迁范围。


2月4日,记者在天坛西里看到,和传统北京的灰墙红瓦四合院平房不同,这些红灰外墙的平房,有一层的,也有后来加建到两层甚至是三层的,窗户破旧,屋檐的瓦砖也七零八落。


张先生在这里住了40多年,一家六口挤在30来平米的房间里,和邻居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厨房。此次腾退启动后,他率先签约,目前已经在东四环焦化厂附近购得2套对接安置房源。“住了几十年平房,终于上楼了。”


天坛周边疏解将要完成,于平介绍,目前地安门百货也在降层、调整色调、整治居民区,“中轴线的保护,就是要做减法。”



协作解决腾退问题


去年,前门地区完成了28个“新合院”改造,住户由原来的174户减少为66户。


回忆起“做减法”的过程,葛俊凯坦言不容易,“仅仅是一个院落,要疏解人口,就必须得到整个院落里的住户同意。”


这并非葛俊凯一个人的感触。2010年,钟鼓楼广场整治工程开始进入论证阶段,其间,历经专家多次论证,市、区政府多次研究,直到2012年12月12日,工程才正式启动。接下来,征收期内签约42户,仅占总户数的30%。


工程不得不一度搁置,一停便是一年多。


腾退难,在涉及文保单位时显得尤为明显。


1月20日早上8点刚过,孔繁峙提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出现在了北京两会会场。


这位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吁王府腾退和保护。今年的北京两会,他提交提案——老城重组应列出“王府腾退保护”时间表。


在会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孔繁峙说,目前北京共有15座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市级文保单位。其中,除了恭王府对外开放以外,其余14座王府都被占用着。


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如今,站在王府东侧的天桥上看去,府门边上开着多家店铺,院墙上红漆斑驳,门楼上的木制结构多有腐蚀,已经泛黑。


院内,树上绑有绳子,晾晒着衣物,空地上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辆,在内院甚至还设有篮球场。


一名在此居住了40多年的老住户介绍,王府以前被四个单位占据,老住户多为当时单位的职工。近些年很多老职工搬离该处,将空出的房屋租了出去。


孔繁峙曾对媒体表示,现在文物的维修资金,市政府一年10亿元。维修资金够,唯独不够的就是搬迁住户。维修古建的钱不能用于搬迁,得各部门共同协作来解决。



恢复原貌和加以利用


2月15日中午,前门街道工委书记葛俊凯指着西打磨厂大街的古建筑说,在没有想清楚怎么用之前,这些有历史特色的建筑,是不会去动的。


一辆小三轮正好经过,车上约60岁的老太太回头嚷了一句:“现在的北京都不是以前的老北京啦。”


葛俊凯停顿了几秒:“每一代人都有他们心中的‘老北京’,那我们究竟要保护哪一代人的记忆?”他说,目前对于古建的保缮,大多是在外观上恢复原貌,至于建筑内部,则会根据其用途加以装修。


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最重要的地段,也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区域,但它修缮后的商业化却一直饱受争议。


此前,前门大街曾进驻过一些低端,与历史文化街区气质不相符的商铺,街道两旁,卖土特产的、卖玉器的门店,并不少见。但这两年,前门逐步明确“历史文化展示区”的总体定位后,已开始清退低端旅游业态。


目前,前门大街仅剩两家卖特产玉器的店铺,“未来也会逐步清退。”葛俊凯表示。


据介绍,未来前门西区还将重点加大民族传统文化聚集发展、创新发展,积极引进原汁原味的老字号和“燕京八绝”等非遗精品,扶持老字号和非遗传承人设立工作室、艺术馆、博物馆,鼓励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


东城文委主任王伟东表示,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怎么吸引社会资源参与,让参与者有回报有积极性,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媒体:北京胡同逐年减少 部分地区尝试恢复院落格局


2月16日,经过两年的修复,消失近百年的外城东南角楼已完成复建。未来,这里将建成图书馆。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让文物活起来


经过两年的修复,护城河岸,消失近百年的外城东南角楼已完成复建,重回人们的视野


东南角楼位于南二环护城河内侧、东南转角处河道岸坡,修复后与明城墙角楼、前门箭楼、永定门城楼环绕天坛,形成“一坛居中、四楼环绕”的景观。


胡宁是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副馆长,最近一个月,他每天都要前往东南角楼两三次。“又紧张、又期待。”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左右,东南角楼将建成一座有老北京特色和味道的图书馆,向市民开放。


东南角楼上下共有两层,建筑面积约1160平米,使用面积800平米。在复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参考了大量老照片和珍贵史料。


为最大程度上还原旧时外城东南角楼风貌,角楼只有天台可以通风和取光。如何把光源引进楼内、如何在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与现代科技结合,成了胡宁最近天天想的头等大事。“文物无论是修缮、复建,我们都不能把它空着,必须要合理利用起来。”


在保护中利用,是北京在文物修缮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位于前门西打磨厂胡同的临汾会馆,属于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目前已经完成腾退,葛俊凯介绍,修缮后,临汾会馆将作为文化陈列馆。


陈独秀在东城区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的旧居也正在修缮,竣工后,将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进行保护利用,开辟基本展陈。除此之外,东城区东华门街道还将在这里开辟休闲文化活动场所,居民可以下棋绘画,看书学习,让旧居得到充分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成为古都建设发展中合理的保护利用,以用促保,让文物活起来。”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说。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