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生活的未知与文学的可能

作者:黄尚恩 刘秀娟    2016年05月04日 10:37  中国作家网    198    收藏

在中国作家协会,很多青年编辑、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作家、诗人。为了鼓励和扶持这些青年人才的创作,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近期举办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邀请专家为他们的作品把脉。


4月13日,“青春的失意与诗意——聂权、彭敏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聂权、彭敏都是《诗刊》的编辑,他们在编辑工作之余积极创作,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徐忠志谈到,一个编辑有了丰富的创作实践,会让他在编辑稿件时眼光更锐利,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把好编发质量关。这两位年轻诗人的作品都体现了青春成长的痕迹,也表达了他们对周遭事物的深刻感受。无论是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还是对内心细腻情感的把握,他们都做得很努力也比较恰切。厚积才能薄发,两位青年诗人需要更多汲取中外经典诗歌的营养,把自己的写作提升到新的台阶。


李少君谈到,聂权的诗歌细腻、温暖,如他诗中所写的那“一小块阳光”。在这些诗作的背后,体现的是诗人对儒家仁爱、仁义思想的体认。他的创作有着阶段性的变化,由早期的温暖色调转到近期的冷峻叙述,创作视野也更加开阔,由关注自我转向更多地关注他人和历史,作品越来越有现实感和历史感。


在评论家刘琼看来,聂权的诗歌总是聚焦那些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有杜甫式的沉郁之气,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关怀。他的作品有镜头感和画面感,意象的捕捉和词语的使用都非常到位。


评论家霍俊明谈到,在聂权早期的一些作品中,诗人“说”得太多,而近期的诗作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更加注重“自我评判”和“自然呈现”的平衡,因节制而产生的力量更强大。诗人谷禾谈到,聂权在诗歌创作上有自觉意识,他既注重呈现现实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诗意,又注意挖掘那些被遮蔽的诗意,试图写出日常生活和内心真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有些作品处理得略为简单,没有真正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提升。彭敏的这些作品大都是在读书时候写的,其中有一首叫《安魂曲》,这么年轻就敢于去处理这么大的题材,这需要勇气。他写作的起点很高,没有青春写作的稚嫩感。


诗人王单单认为,聂权的作品非常强调诗歌的“身体性”,传递出诗人的呼吸、体温、血性。诗歌的语言要有指鹿为马、声东击西的功能,但聂权的一些作品,语言的张力和弹性不够。在诗人小布头看来,聂权诗歌的创作特点可以概括为“体现真良知”、“以小取胜”、“冷叙事”,他把小人物和小事物写出了大格局。但他应该进一步拓宽写作视野,探索更多的诗歌写作方式。


与聂权的朴实诗风不同,彭敏的诗歌则极为讲究修辞的繁复。诗人刘年说,诗歌风格与诗人的性情有关。聂权沉稳,有一股内在的定力,所以对所写的作品有极强的控制力;彭敏思维活跃,同时又有较好的学识,所以写出的作品辞藻华丽、汪洋恣肆。其实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聂权学习彭敏的语言表现力,让诗歌更加灵动、有野性;彭敏则可以借鉴聂权对于诗歌专注、虔诚的态度。


评论家王国平谈到,彭敏的诗歌呈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境,其中有一种虐心式的痛感。李少君认为,彭敏的作品直接处理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他将情感内化、沉淀、锤炼,并用富有格言特点的语言呈现出来,很多句子非常精彩。


谷禾说,长期以来,我们把语言当作表达思想的工具,实际上语言本身是具有诗意的。彭敏的诗歌就特别专注于语言本身的诗意,但他要注意对语言的控制,不要陷入语言的迷魂阵中。


诗人严彬谈到,彭敏喜欢用特别长的句子,迷恋繁复的意象。实际上,他可以试着对作品“做减法”,以更为简洁的语言来呈现诗意。


4月14日,“生活的未知与文学的可能”研讨会在京举行,以李宏伟、马小淘、周李立的小说创作为对象,与会者围绕“青年作家”与“80后”代际命名的差异、青年作家的都市文学经验、当下文学中的“失败者”形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讨论。


郭艳从都市文学建构的角度肯定了三位作家的探索,认为他们都是被物质社会“豢养”出的一代人,具备了真正的城市经验,都是写出了现代城市生存内部精神景观的作家。长久以来,很多作家以乡土经验书写城市,导致作品重外部环境而轻内在精神,这些年轻作家的出现将改变中国现当代小说缺乏都市经验的状况。


在赵依看来,“青年作家”一词有别于“80后作家”,不再暗示市场化、青春化、叛逆化等持续发酵的文坛现象和创作范式,具有更加明晰的美学身份。青年小说家们集体以深邃的视域察验生活本身,并在其未知的向度上尽力诠释多种可能。从家庭内部、父母关系、都市日常到爱情之虚无、城乡之错落、异乡人之挣扎,青年作家们面对时代浪潮,集中书写了那些专属于他们的压迫性叙事元素,这是生活机制赋予的共同主题,他们思考生活也渴望生活的未知。


对李宏伟的创作,与会者充分肯定他的哲学性思考和艺术性探索,认为其作品的文本形式感非常强,不是故弄玄虚的形式主义,而是对历史、时代、以及我们所亲身经历的生活的思考和回应。“先锋永远不会终止,宏伟的写作证明了这一点。”在杨庆祥看来,李宏伟属于“知识分子写作”,这是当下大家羞于谈及的。“羞于谈人文关怀,羞于谈对这个世界的整体判断,文学恰恰就是要对这个世界做整体性地判断。虽然他的作品存在很多细部问题,但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肯定他的写作,小说中要有‘观念’。但是,我期待他能加强日常性,将生活角落里、皱褶里的东西和对世界的宏观判断融合起来。”


马小淘近期的创作中,《章某某》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认为这篇小说既保持了她在语言上一贯的汪洋恣肆、酣畅淋漓,观察生活的通透尖锐、机敏睿智,同时又多了以往作品中少见的温情和悲悯,显示出作家内在的成长。


研讨会上,马小淘的《章某某》和周李立近年来的一系列小说,也引发了关于文学作品中“失败者”形象的讨论。在《八道门》《爱情的头发》《力学原则》等小说中,周李立以探针一样的纤细、精准,捕捉时代的微澜,书写当下人的无力、虚无甚至无聊。


相对于以往作品中政治或者经济意义上的失败者,刘大先认为马小淘和周李立笔下的“失败者”,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感层面的,是“爱冷淡”,他们把经济规则带到了情感生活中,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和浪漫主义的情感模式完全不同。


“仅仅谈失败者是不够的。”丛治辰认为,描写“失败者”是包括国外作家都非常热衷的题材,我们应该研究当前大陆作家笔下的失败者与台湾、香港等地作家,甚至国外的作家有什么不同。“在台湾作家笔下,失败者往往是没有行动能力的,在我们笔下,他们还在抗争,这恰恰是我们社会的希望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文君更愿意将他们称之为“未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她认为,对年轻作家而言,需要“更新”写作资源,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所描写的社会是否还在?我们描写的是否是假想的世界?傅逸尘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当同辈作家已经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书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作为年轻的研究者,我们能谈论什么?当我们后辈通过文学来认识这个时代的时候,我们提供了哪些文学形象?在时代情绪的表达上,我们这一代的文学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性和价值判断?


徐忠志在总结发言中说,三位作家近年来成长很快,有潜力、有个性。他们的工作和创作相得益彰,在工作中密切关注文学现场,能够让他们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创作;对创作甘苦的体会,会让他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更深切地与作者交流,赢得作者的信任。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