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 | 诗歌:欲说还休的想象之声

作者:杨克   2018年01月25日 10:45  广外创意写作中心    1509    收藏

    为创造创意写作专业学生与导师近距离的学习机会、使青年学子获得更长足进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在期末教学实践周之际,举办了2018新年文学论坛。本次论坛以“我的创作之路——2018寄语青年学生”为主题,邀请了13位作家、学者、资深创意人作为主讲嘉宾,围绕戏剧影视创作、诗歌主题创作、小说主题创作、创新创业等四个部分,举办了十场系列讲座(沙龙)。本文据第六场诗歌主题沙龙整理而来。


活动回顾

第六场:诗歌主题沙龙

主题:诗歌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进入写作的途径

时间:2018年1月10号15:00—17:00

地点:广外白云山北校区三教422

主讲嘉宾:杨克

嘉宾简介: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和“民间立场”写作的诗人

主持人:伍方斐教授、林炜娜博士


主持人伍方斐向同学们郑重介绍了诗人杨克,认为杨克诗歌中一大特点地比较好地处理了民间与官方的关系,融合了底层与主流的声音,作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发起者,始终坚持以民间立场来推动中国当代的诗歌运动,以诗歌创作消解了诗歌与民间的各种对立,记录了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是唯二以诗人身份进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的创作者,另一位是舒婷。

另外,作为多年主编中国新诗年鉴的大诗人,杨克在文学界有着持续的影响力,对于新锐的90后作家以及近期对科幻文学格外关注,曾经八年在小、中、大学言传身教地普及诗歌,这样敏锐的前沿意识,对于所有的年轻诗人都是福音。

在沙龙正式开始前,伍方斐老师宣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正式聘任杨克 为创意写作中心导师,中文学院副院长李斌为杨克颁发聘书。


01

诗歌是欲说还休


杨克以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创意写作专业开场,认为这个专业在国内起步晚,但关于文学创作的包容风气却由来已久,朱自清就曾经允许自己的学生以一本诗集作为毕业作品,而那位学生林庚后来成了北京大学一位有名的教授。诗歌不必太仔细,每个人最早催生的写诗欲望,都是因为读到诗歌,内心痒痒的。

诗歌隐隐约约明白就行。

杨克为同学们朗诵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认为写诗就是欲说还休、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的感觉。作为一个敏感的诗人兼学者,他发现,学者和批评家喜欢的诗歌,与大众喜欢的诗歌,是不一样的;大众喜欢的诗歌,往往能让读者容易产生代入感,舒婷的《致橡树》就和李元胜的诗歌一样,适合任何一个男生或女生念出来;而部分学者认为其诗不够深刻的徐志摩,他的诗性直觉以及诗语灵性非常人所及,“诗歌是有声音的”。杨克告诉同学们,在剑桥的湖畔有一块石头,上面就刻着“轻轻地我走了”,一个学生送给母校的。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孙子也曾公开朗诵一首写给林徽因的诗歌,在诗歌面前,一切具体都可以变得朦胧,变得欲说还休。

至于学者与批评家青睐的诗歌,常常有着更独特的角度。杨克给同学们举出哈金的处女作《死兵的独白》和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以解释这类亡灵视角较全知叙述视角的新鲜与陌生,这是杨克此前没有考虑过的创作手法,因此作为学者和批评家,这一类的诗歌能带来新的感受。

但杨克老师也强调,文学是一种创造,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 ,他自己也曾经追随过所谓的标准,但很快摆脱了。

诗歌是无用之用。

在剑桥大学,有一颗石头刻着“轻轻地我走了”,门票九英镑,徐志摩凭一句诗,为剑桥大学创造一笔不菲的收入;

中国所有古建筑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没有一个是因为科技含量,而是因为诗歌,

岳阳楼一代又一代地修缮、重建,就是因为《登岳阳楼》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滕王阁成为盛景,全因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西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白娘子,因为“淡妆浓抹总相宜”;

什么是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杨克说,文学是无用之用,文学和艺术,随着时间越久,就越能显出它们的价值。

因此,杨克还对创意写作的学生表达了寄望,并提起几位科班出身的写作者:严歌苓、哈金,以及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他特意详解,哈金的成功与机遇有关,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创意写作的学生应该以大诗人、大文学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口口相传的诗歌,还是学者与批评家喜爱的诗歌,都能够创作。

正如李白既能写“梦游天姥吟留别”,也能写“床前明月光”。

诗歌是想象力的写作。

杨克强调,诗歌是一种想象力的写作。诗的语言是一种比喻性的语言。

许多成年人写的儿童诗歌有着模式化的通病,“从春天写到冬天”,表面上有创造性,而真正童言无忌的诗歌能让人耳目一新,并为同学朗读并解析四年级学生郑纬华的诗歌《我看清了风的形状》。

在自己关于祖国的诗歌《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中,杨克详细分析,石榴象征着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多子多福”;“向阳的东部和背阴的西部”则象征中国发达的东部和欠发达的西部;“石榴的一道裂口”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人在受苦,还可以更好。

“诗写的不是一种概念,而是意象”,而缺乏意象且泛滥概念,正是许多初写诗的人易犯的错误。杨克告诉同学们,意象与概念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于概念,人们往往有着相对一致的认知,比如“善良”,“美丽”;而意象却存在着多种解读的空间,如李商隐的一首诗,可以解读为爱情,也可以解读为奉献,都是对的。

诗歌是一种声音。

杨克说,诗人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诗歌的声音,文学性其实就是一种腔调,语言给人以文学性的感觉。来源于民歌的诗歌,更应该注重语音语调,如萧红认为“处处”好听,并不在于它比到处,各处的意思更好,而是声音更美妙;海子的“从明天起”未必如燎原和谢有顺等批评家所说,是一种清空今天的悲观,很可能是比起“从今天起”,诗人选择了更高远更有意味的句式“从明天起”,更感觉“文字比表妹漂亮”这是诗人的无意识;因为诗人常常头脑中出现几个好的句子就开始写了,而非整体构思清楚才写。鲁迅曾经写:“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一句乍看啰嗦,实际上放缓了视觉移动的速度,准确传递了作者凄婉的心境。

在香港纪念杜甫诞辰时,大陆学者注重诗人忠君爱国的品质,而台湾学者则着眼于“即从巴峡穿巫峡”,认为这句之所以都是开口音,是因为杜甫正在”涕泪满衣裳”,嘴巴张着发声,方漫卷诗书喜欲狂。

杨克朗读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和顾城的《墓床》。


02

诗歌与翻译


诗歌翻译也是创造。

杨克以自己的诗歌《地球·苹果的两半》为例来讲述自己对诗歌翻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他使用了“苹果”“上帝”等意象,正是考虑到苹果在西方特殊的文化背景,越是具体的诗歌,越容易翻译。

在杨克的诗歌被外国学者翻译时,对方会因为“风”字向他求证,究竟是微风还是大风,还是飓风。

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他一首诗的题目《最初的声音》翻译成了更有创新意味的《原音》;由三原色,故可创一个词;原音。至于“脚趾缝”,日本人则有翻译成“猫的额头”,因为后者是他们用以形容狭小地方的比喻。

杨克说,翻译也是在创造,它失去了一些,但也创造了很多,有时候,二流文学能翻译成一流的,有时候,一流不慎也能翻译成三流作品,但无论如何,诗歌翻译 麻烦的。杨克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在翻译上吃亏的惋惜。

诗歌的语言直觉能跨越翻译的障碍。

杨克老师现身说法,告诉同学们,诗歌培养的语言直觉,曾经让不懂外语的他解决了两起问题。

在他去哥伦比亚参加诗歌节时,在机场听见广播里一长串的西班牙语不知所云,只听懂了自己的名字,跑去询问,却因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而他以一个诗人的敏感,看懂了工作人员的意思:行李抽查,于是立刻前去一个小房间开箱受查,最终顺利登机。

而在荷兰坐轻轨去梵高博物馆的时候,因看到不同票价,只好猜成一站一元,一个当地人说了半天,同行的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再次靠着语言的直觉,懂得了眼前这位荷兰人是告诉他们,票价不需要这么贵,一人到终点一元,多人打折,6人并不需要6元。

杨克为同学们朗读诗歌《人民》,并表示,在写作中,自己也更喜欢李白式的随性创作,尽管讲究推敲的小宗诗歌他也表示致敬。

杨克认为,唐诗之所以能流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唐诗三百首》,口口相传的诗歌未必有多推敲精致,但流传能赋予诗歌长久旺盛的生命力,而中国的现代诗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唐诗三百首”,于是杨克为孩子们编了一本现代的诗集《给孩子的100首新诗》,里面收录了99首经典新诗,最后一页则留给小朋友。他说,口口相传是诗歌的本质,“新诗应该有一些句子进入生活。”


03

诗歌和反诗歌


杨克说,所有诗歌本质上只有两种,诗歌和反诗歌。

他朗读八岁孩子的诗歌《挑妈妈》

口语诗是后者的典型流派,在上世纪80年代,杨克也曾经写过口语诗,他朗读了自己的《夏时制》,表示口语诗在80年代能成为一种风气,是因为当时的诗人太知识分子化,于是需要口水去中和,而如今满大街都是口水诗,有些矫枉过正。他坦言,坚决反对口水诗,因为任何一种诗歌还是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近年的新诗年鉴,杨克改变以往的态度,排斥了许多口水诗。

他赞成张曙光所说,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叙事只是一种写作策略,有助于表达新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了旧有抒情方式中陈腐的因素。

杨克很喜欢李白,因为他不推敲。杨克更喜欢举重若轻地写法,读起来快意一些,这与口水诗并不一样。在他看来,古典诗歌讲究推敲一路,都端着架子,太看重自己诗人的身份,他不反对,但更喜欢自由的东西。

诗歌中存在着游戏精神。

无论是《汉乐府·江南》还是《一去二三里》,还是藏头诗,都说明古典诗歌里充满了文字游戏,而这样的游戏精神,在新诗中也并不缺乏,杨克陆续朗读欧阳江河《手枪》、伊莎《结结巴巴》和自己的《热爱》。

但同时他也认为,诗歌要有力量,不要全是技术和修辞。杨克觉得,每种写作都有好坏,写诗不是爬珠峰,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诗歌比所有人的优秀。

创作诗歌是爬五岳,有人爬泰山,有人登华山,每个人把自己的那座山爬到顶峰,就是极致。


提|问|环|节

问:《在朗润园采薇》这首诗跟您其他的诗歌区别很大,有历史的重心感,追溯历史的场合,对照当下的渺茫,然后转回去讲现在的雾霾,出现很大落差,请问这样的处理有什么意味?

答:我被聘为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的研究员,参加成立活动,把北大的诗歌历史写出来了。我是一个有现实感的诗人,北京确实有雾霾,所以我就写了,这个跟我个人写作风格有关系。第二,我又是一个综合性的诗人,写各种各样的诗歌,一首诗不是尽写现实,应该写得丰富一些,开阔一些,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问:您说我们通常站在活人的角度写,但如果以死人的角度写,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可我们的固有思维就是活人这样的,那我们应该怎么跳出这个思维框架?

答:一个好诗人,要有几首诗歌流传,因此要写出几首跟别人不一样的,难度很大的,但每个诗人大部分也还是烂诗。全都写得好,这个我们可以作为追求,比如余光中的诗歌最好的还是白玉苦瓜,但是乡愁也不说不好,也是好的。不必时时都跳出来。


问:请问老师,您觉得对诗歌来说,是怎么写更重要,还是写什么更重要呢?

答:优秀的诗人会关心怎么写,但是伟大的诗人一定还会关心写什么,我曾经认为怎么写很重要,但今天我认为写什么也很重要。现在很多诗确实存在散文化的倾向,感觉它们的区别就是一个分行,一个不分行。但这不是分不分行的问题,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诗歌写的是当下片刻的感受,散文写的是已经发生的故事,作者必须亲历过后才能写;还有就是,散文的语言是描述性的,更客观的,但诗歌的语言是感受性的,比较主观,同样是写喷泉,散文可能要描述那个泉眼,泉眼周围的龙头,但诗歌就一句:水站起来了。


问:有人说诗歌还是要有神性,诗性,但有些诗的生活性更强,请问关于评判有没有什么量化的标准?

答:这种高下之分是不成立的,每一种写到极致的写作都是了不起的,当然这跟个人的阅读趣味也有关。一个人的诗歌不可能所有人都叫好,如果是这样,那你的写作也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理解诗歌,写作就是独执偏见,一意孤行,如果孤行得够好,就是好的。


问:您刚才也提到,中国诗歌国际化是很少的,但是日本有一位诗人谷川俊太郎,他的诗歌也比较生活化,可在国际上也很有声望,请问这个是什么原因呢?

答:文学存在翻译问题,从全世界来说,最占便宜的当然是英语了,根本不用翻译,就有一百多个国家能看懂,我没有读过谷川俊太郎的日语原版诗歌,他年少辍学,十六七岁就开始写诗,一直畅销,畅销到八十六七岁了,我刚才说过,流传性广对于诗人的名声是有关系的。还有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一些诗人的创造性表达太多了,大家不容易接受。


问:您的杂志近年开了个新的栏目《科幻小说》,请问是要开始接收这一类的投稿吗?

答:我可以跟你们系统讲讲我们这个刊物,它是全中国发表90后作品最多的杂志,连续几年,有几百篇,而且是中国唯一一家不是编辑发稿的,通常是这期发表作品的90后作家来推荐下一期的年轻作家,而且在90后作家群里投票表决,稿费都是统一的,比如诗歌25元一行,文500元,但有读者投票,编辑部打赏,获季度和年度打赏的作品一千字达2000多元。至于科幻小说,我认为科幻代表了近年中国文学的某种新元素,我对新元素都比较接受,欢迎大家来投稿。


主持人伍方斐总结了嘉宾杨克的座谈,认为杨克作为创作者,弥补了学院派老师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缺乏的敏锐意识和创作经验,希望已经成为创意中心导师的杨克,下次能有机会与同学们更详谈自己的创作经历。

伍方斐表示,由于文学特质,诗人可能是所有文学创作者中最偏激的一个群体,而杨克以自己生动的、睿智的、博学的、包容开放的讲述,让我们听到了一个诗人多元的愉悦的声音,同时也认为,在广外,同学们本应该对诗歌的国际化,诗歌翻译等领域更加了解和关注,希望同学们能有意识地要求自己不断进步,要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只是阶段性的。

最后,杨克与同学们合影留念,此外,还为广外创意写作中心题字,留下墨宝。本次沙龙在杨克老师的墨香中圆满落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的创意写作工作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著名作家毕飞宇揭牌并担任名誉主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的职能包括邀请国内外作家、学者及创意产业专家担任创意写作导师,举办讲座、论坛、沙龙、工作坊、工作室等;主办或承办与创意写作相关的竞赛、征文、节展等文学文化活动;孵化、征集和推荐学生作品发表、出版和持续开发;主持创意写作的教育教学研究,召开学术论坛、年会等。

2012年以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聘请了王蒙、毕飞宇、韩少功、陈晓明、李敬泽、朱大可、薛忆沩(加拿大)、萧萧(台湾)等60余位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资深创意人担任创意写作专业导师,举办了一百多场讲座、沙龙、论坛、诗歌节、影展画展等文学艺术活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内地首个开设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本科的高校。创意写作中心将服务创意写作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写作核心人才。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