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窥 撰文/张金星

作者:秋旭   2019年04月28日 10:30      451    收藏

词,成于隋唐,盛于两宋。宋人论词,先贬后入,如同今人对待臭豆腐,一边掩鼻不屑,一边细嚼慢咽,吃完之后还总是意犹未尽的样子。而后人论词,或褒或贬,全凭兴致。现今,人们的审美兴趣已大大异于以往,对词的评价和欣赏也在日新月异,甚至不排除用现代情趣解释古人语意的情况,谬误与曲解在所难免。因此,若能通过有限尝试,转换观察角度,尽可能还原古时境况,重新审视创作原貌,对认识宋词真谛还是很有帮助的 。

一.一个中心
词之于宋朝,本是流行歌曲的底本,因官宦文人的共同参与而成为颇受争议的文化时尚。词在宋朝得以兴盛既受益于前朝文化之余荫,更受益于本朝城市文化的进步以及文化市场的繁荣。苏杭为江南中枢,富甲天下,经济昌盛,人文荟萃。隋唐以降便成为词的传播中心,许多诗人学子都以此为起点,开始了词的创作,并引领词风潮流百年。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官居苏杭,卸任后作《忆江南》三首,脍炙人口,至今流传。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出生于吴中(今苏州),二十七岁才离开,他的许多词作都以江南生活为内容,是“花间派”主要代表。

柳永历来被誉为宋朝词坛领袖,因词扬名,因词落第,一生荣辱都与作词相关。柳永生于福建崇安,尚在年少,便遍游苏杭,直至扬州。在杭其间,创作《望海潮•东南形胜》。本以此词做投赠之用,不想一炮而红,从此与作词结缘。

宋朝著名诗人秦观早年诗作颇丰,备受苏轼嘉奖。待后来游历苏杭后,开始填词,词作影响日深,到后来人们只认其词,不知其他。殊不知,秦观诗文俱佳,尤以策论见长,可见其词多么受欢迎了。

宋代大诗人苏轼本不作词。然而,当他出任杭州通判后,一改初衷,开始填词,那时,苏轼已到不惑之年;

“豪放派”代表辛稼轩的第一篇词作《汉宫春﹒春已归来》作于绍兴三十二年立春日,也就是其南归后的第一年立春。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随父母回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年仅十三四岁,他的词作《钗头凤》作于二十岁左右,随后作品不断。他二十九岁中第入仕,其后很少填词,而是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成为中国古代作品最为丰富的诗人。

类似例证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这些例证足以说明:苏杭地区的地域特色是这些诗人进行填词创作的源泉,苏杭地区的文化传统也培养了诗人们创作技巧,而历久不衰文化市场则是诗人们演示自己成果的舞台。
好歌好词还需要好的歌手,而苏杭地区自古盛产声优舞女,更有培训声优舞女机构。宋代学者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于竞《大唐传》称:“湖州德清县南前溪村,则南朝习乐之处,今尚有数百家习音乐,江南声妓,多自此出,所谓舞出前溪者也。”
唐朝时期,朝廷设教坊司,伶工乐女或服务于宫廷,或服务于藩镇军阀,也有部分伶工乐女充职于秦楼楚馆。唐朝瓦解后,地方割据政权分立,特别是吴越和晚唐政权的建立,使苏杭地区变成地方割据政权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传统有了发展空间。
到了宋朝,天下一统,万象更新。由于未受战争滋扰,苏杭地区经济一直稳定发展,较中原地区更早进入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市民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各种演艺活动活跃在市民生活之中。
宋朝延续前朝传统,在宫廷内设教坊司,负责宫廷内演艺活动。同时,朝廷还设官妓和军妓等,负责地方政府机构和军队的演艺活动,朝廷还允许官员豢养私妓,用于各种私人应酬。除官员所养私妓外,其他伶工乐女都隶属于官设机构之中,由朝廷供养。
为了规范民间演艺活动,朝廷还开设瓦舍勾栏,让民间艺人自谋生路。
与东京汴梁不同,苏杭地区的伶工乐女没有来自宫廷的传召,除了部分官场应酬外,众多伶工乐女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员、士子和普通市民。她们或是跻身秦楼楚馆,或是游走于瓦舍勾栏,哪里有需求,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以至于街道里巷处处笙歌不断,闻者众多。
五代至宋朝早期,歌曲演唱主要存在于官场的官宴和官员私人宴席之上,这时的词以小令居多,短小精悍,非常适于宴席中主宾应答的需要。而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繁荣改变了这一切。“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慢词长调逐步成为主导,赋体新声不断涌现。
演艺市场的空前繁荣,加大了对新乐曲和新歌词的需求。这种需求产生的动力吸引了的众多官宦、生员和士子们前来,同时又激发了它们参与创作的浓厚兴趣,并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优秀作品。柳永就是在这股潮流中涌现的杰出代表。
柳永深谙音律,又长于诗赋,精于创新。柳永的新词善于铺陈,叙事跌宕,写景关情,感人至深;结构上大开大合,收放自如。更难得的是,柳永的词语意清新,通俗易懂,再加上关注社情,体恤孤弱,敢爱敢恨,真情意切,这些都是柳词广受世人欢迎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城市文化的成熟,催生了城市文化市场,而繁荣的文化市场吸引了众多官宦文人参与创作,而创作的兴盛成就了宋词的辉煌,而宋词的辉煌又为苏杭等江南都市增色不少。到了南宋时期,朝廷建都临安,苏杭成为京畿要地,其文化中心地位愈发稳固,也坐实了曲词传播中心这一结论。

二、两种语境
在宋朝,诗与词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是专指体裁格式,而是两者适用的“语境”的不同。
宋诗秉承“诗三百”以来之传统,以教化为本,以天下为先,以真善美为宗旨,要求作品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宜。为诗者,无论君王、官宦还是文人、学子,都要尊礼重道,崇尚美德。《毛诗序》有言:“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之语境,止于礼,合乎情。上能尊君王,敬父母,下能教学生,训子女,中可与同仁共勉,归根结底落在一个“公”字。诗的语境就是公共的语境。
词在宋朝是充满争议的。贬词者称词为“小词”,如同今日定义“小曲儿”一般,俚俗淫艳,不堪入耳;而褒词者则称词为“诗余”或是“长短句诗”,拼命把词往诗上靠,好让人们觉得词只是诗的变体,也是可以语归雅正,“思无邪”的。
宋词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过慎重斟酌写就的成熟作品,既可供阅读吟诵,也可供乐女歌唱。这类作品遣语谨慎,构思缜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类则是应制急就章,临场起兴,提笔草就,即时演唱。这类词作实质上就是为歌艺表演准备的底本,由于是应制而作,考虑仓促,病语错词在所难免,为后人所诟病。
从词作的功用上讲,主要是“娱宾遣兴”(陈世修语,见《阳春集•序》)和“聊佐清欢”(欧阳修语,见《欧阳修词校注•前言》)也就是说,词作与歌女演唱或是追风引蝶,游乐调笑的下酒“小菜”;或是自怜自哀,铺叙愁怨的的酒引。
从作品的内容上看,宋词的整体语境都是纯粹的私人语境。宋朝初年,表现闺愁妇怨题材的词就占词作总数的一半以上。而特别有意思的是,作为颇有影响力的诗人,诗之慷慨与词之缠绵;诗之公议与词之私语竟能同出一体,这也是宋朝当时独有的文化现象。下面试举几例,对比一下诗与词的不同的气韵。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诗人,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诗与词流传不多,但都是特点分明,过目难忘的。她的诗《乌江》最为脍炙人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59页)
该诗语境壮阔,豪迈深沉,加之南宋偏安江南的背景,越发显示出不屈奋进之情怀,和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与此相对应的是,她的词作则完全是闺中怨妇的生活写照,真实而又充满无限寂寥。《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其中的代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68页)

柳永不愧为宋朝词坛领袖,其《乐章集》歌名远播,尽人皆知,影响力贯穿了宋朝始末。相比之下,柳永的诗作流传下来的甚少,更显得弥足珍贵,他的《煮海歌》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真可与白乐天的《卖炭翁》系列相映衬。《煮海歌》: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灼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宋诗纪事》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48页)
反观柳永的词,羁绊香闺,满目风尘,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他的《定风波》还为乐女代言,给他惹下麻烦不少。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乐章集校笺》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59页)

宋朝最伟大的诗人莫过于爱国诗人陆游了,他的《示儿》诗成为不甘屈辱,而又壮志难酬的悲国之士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在家国罹难,艰难困苦时常常吟诵的诗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诗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304)
相比诗之语境的豪迈悲壮与浩然之气,陆游的词则显得消极、散漫了许多,甚至表现出一些颓废的心态。他的《豆叶黄》是这样的: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停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2页)
另一首《南乡子》更为超脱:
“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篷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6页)
他的《沁园春.孤鹤归飞》则把消极情绪发展到了极致: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9页)

诗的语境为公共语境,与天下人说天下事,不怕豪放夸张;
词的语境为私人语境,与自己人说自己事,不嫌矫揉造作。

三、三类词人
宋词的创作者一共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学养深厚,兴致颇高的官宦文人;第二类是才艺上佳,聪明伶俐的伶工乐女;第三类是通晓音律,才华横溢的士子生员。前两类词作者都食朝廷俸禄,物质生活有充分保障,可统统称之为“自生者”;而第三类词作者既不做官,也无谋生技艺,在物质生活上往往依附于他人,这种词人也可称为“寄生者”。
宋朝的官员的确是有闲阶层,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用于官场应酬,而官场应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乐女邀词弹唱了。宋朝设官妓,主要功用在于官员政务中的应酬,为各种官场活动打圆场;另外,达官贵人也蓄养家妓,为官员私人应酬活跃气氛。这些乐女在演唱过程中经常向宾客邀词,也就是用客官填制的词演唱,因此,官员们的应制之词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词在宋朝颇受非议,是因为有的词语境尘下、艳俗淫靡。其实,这只是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词作者与演唱者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而这种差别显示了两者间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以至于何时何地都无法回避。
自唐朝设教坊司以来,乐女的官称是“妓女”,其身份为“乐户”,也就是贱奴,社会地位极其低贱。唐朝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见《唐律疏议﹒名例六》)。到了宋朝,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变化。据宋张舜民《画墁录》所载:柳三变(柳永)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柳遂退。
许多人以为晏殊斥退柳永是因为柳词用语不堪,可又觉得该阕词的用语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殊不知,该阕词是为乐女代言。在当时,以官员身份为乐女代言显然不合礼制,况且宋代尊崇儒学,礼为官场规则,不可逾越。乐女本是贱奴,官员为贵人,贵贱不分,又何以为官呢?
然而,乐女虽然身份低贱,但毕竟是活生生的人,而那些官员士子们在游乐调笑中常常忘乎所以,兴致一来,或是酒一喝高就忘掉了彼此的身份,填词唱曲,好不快乐。但是,随着地位和年龄的增长,许多词作者开始懊悔当年之轻狂。
宋朝著名学者、诗人欧阳修晚年自编诗文著作五十卷,他彻底舍弃了自己的全部词作。这位骂包拯,贬狄青的一品大员,自视甚高,生怕曾经写就的词作误了自己的清名,欲除掉与贱奴所有的关联,以维护自己一品大员的尊严。可这苦了后来为他编辑词集的后学,有许多名篇佳作都被编入了他人的集子中,其中就包括那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后悔作词的达官贵人不在少数,陆游就表现比较突出。表现最为极端的是五代时期的宰相和凝,早年和凝不但爱好写词,还经常为友人传印词作。待官居相位后,竞托专人搜集焚毁,仿佛要与曾经的自己彻底决裂一般。
别有一脉词人不为词律所限,引清驱浊,以诗的语境铺陈词阕,以词言诗之所能言者,这一脉词人也被称为“豪放派”,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
苏轼自填词起,常常以柳永为标尺,比较个人词作与柳词之不同。南宋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显然,这种比较让苏轼略感难堪,但苏轼不以为意,以后的作品依然延续这样的风格,只是手法更为娴熟,用语更加精妙了。
另一位大词人辛弃疾也是如此,辛弃疾南归后,朝廷执意偏安,辛弃疾就以词为诗,用俗语喻时,用古语刺政,激扬慷慨,酣畅淋漓。在加上国家危难的大背景,使其作品更显悲壮和不朽。

第二类词人很多都是无名小辈,各类词集中无名氏作品就有他们的词作。从一些宋朝名人笔记中也可得知,无论作品是否署名,那些作品多是乐女伶工对个人命运的哀叹,闺愁妇怨,伤离恨别,词中满满是对未来境遇的期盼和担忧。《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就是其中一例: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有的词作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是真正的应制之作。乐女填制这类词或是取悦客人,或是为脱贱籍不得不如此。《花草粹编》就记载这样的故事。成都歌妓尹温仪乞求当地长官蔡相除去自己的贱籍,蔡相要求其作词一首,并规定以“九”为韵。尹温仪当即作《西江月》一阕:
“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才貌风流。良辰开宴在西楼,敢劝一杯芳酒。
记得南宫高过,弟兄争占鳌头,一门玉殿御香浮,名在甲科第九。”
蔡相非常高兴,歌妓遂如愿。
当然,乐女痴情也有落空的时候,悔恨之间嘴也是饶不得人的。《齐东野语》记载这样的故事:一位蜀妓与“翁客”相爱被弃,蜀妓以一阕《踏莎行》倾诉不满: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哪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哪得功夫咒你?”

第三类词人是真正潜心制词之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专业作者。这类词人不但学养深厚,文采飞扬,还深谙音律,善制新声。由于专心制词,或是险失功名,或是终生不仕,或是仕途坎坷,或是困于生计。柳永、姜夔及吴文英莫不如此。
柳永因是官宦后人,求取功名是家规族约,不能违背。但是,年轻时的柳永恃才傲物,过于轻狂,以为科举考试不在话下。于是流连秦楼楚馆,荒废了功课。又由于词名远扬,为贱名所累,几乎误了功名。待到仁宗明道二年开恩科,柳永才获得同进士出身的身份。这时的柳永已年过半百。
在获得功名前的几十年中,柳永自号“奉旨填词”,专心制词,并开创出宋词发展的新气象。但是,没有功名就意味着不能维持生计,柳永也曾走过投靠贵人之路。其《乐章集》就有不少投赠之作,可以考证出的投赠对象都是达官名宦。从宋人笔记的记载来看,这些投赠对象都为柳永做过保荐,甚至将柳永的词作直接推荐给了皇帝,只是时机不对,才错过了进身机会。
柳永仕途坎坷,身世漂泊,再加上词名远播,而《宋史》又没有为其立传,这就为小说家提供的绝好的素材。只是小说家取材随意,道听途说,穿凿附会,难以置信。例如元明话本小说《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中,就把唐后主李煜著名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算在了柳永的头上,可见小说家的想象力有多么发达了。
与柳永不同,姜夔和吴文英都是终生未仕,但都有贵人相助,生活还算稳定。
姜夔本是出色的诗人,也因为出色的诗文而受到福建老诗人萧德藻的器重,老诗人将侄女许配给姜夔,并将姜夔举荐给著名诗人杨万里。通过杨万里的的推荐,姜夔又结识了曾任副宰相的著名诗人范成大。由于范成大的赏识,姜夔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姜夔为范成大编制的两阕词《暗香》和《疏影》成为词坛精品。
综合而论,三类词人都为宋词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为后人创作并保留下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宋词的流传受制原因很多,最大的因素还是历代学者士子的取舍。在后世的传诵、刻印过程中,各朝学者和士子们都根据学训传统对词作进行选择、删改,以便符合流通条件,许多不符合道统的作品慢慢被过滤,革除掉了,保留下来的都是几经选择,适宜读者公开诵读的,也是语境近于诗文的作品。
现在宋词的诵读和欣赏多是从语句和字词的表面含义去解释,而与原来创作的初衷渐行渐远,如果知道了宋词创作的原委,或许有人会觉得现在的这种欣赏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