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诗观(1)——漫谈五四白话诗的得与失

作者:景泰蓝   2019年08月01日 10:09      1787    收藏

本篇想和读者聊一聊我的中华新诗观。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邯郸大学李枚教授的指导与修改,首先在此予以感谢!


一、中华诗歌史上第一个顶峰级的诗体——格律诗


从历史阶段来看,中华诗体可以分为古体诗(含古风)、近体诗、白话自由体诗,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它们都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今人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以后,人们习惯笼统地将近体诗、古体诗统称为古体诗或旧体诗,以与现代的新自由体诗区别。 从格律的角度,中华诗体大体上可以分为格律诗与非格律诗,非格律诗即自由体诗。古风属于古自由体诗,白话诗是新自由体诗。五四新文化运动把白话自由体诗称为新诗,毛主席说“把诗分成新旧,是不科学的。”虽然我们也跟着说“新诗”,是为称呼简便,其确切含义是指新自由体诗即白话自由体诗,一种新体诗。

格律诗是近体诗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形式王冠上的一颗最璀璨的宝珠,是中华诗歌史上的第一个顶峰级的典型的艺术形式(诗体),也可以说,格律诗是中华第一次文学革命的成果,是第一个诗歌国标。

唐人规范、成就了格律诗,确定了律诗粘对规则,说明初唐诗人已经找到了声律追求的目标,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总结了南朝以来新体诗的成就,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总结为:“约句准篇,回忌声病”(见《新唐书宋之问传》)。元朝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中说:"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著定格律,遂成近体。"可见,“约句准篇,回忌声病”已成为古诗格律的总纲。

约句”就是限定句型——五言或七言及其三字尾吟咏句式(五言的二三音节或七言的二二三音节格式),以形成具有鲜明的节奏特色,“准篇”就是规定篇法——句型整齐对称的篇法,形成重复的节奏发展模式。“回忌”,回避,避忌。“ 声病”,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声律,避忌声病。 唐及后世,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见本空间里有关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论述。

唐代诗人已经发现并找到了古诗结构美、节奏美、声律美和韵律美的规律和办法。约句准篇是实现视觉上的结构美节律美的要求,回忌声病则是实现听觉上韵律美和声律美的要求。格律诗实现了声韵美、音乐美,犹如美妙的歌咏乐曲。关于律诗的详细规定请看格律诗一篇。这些特点则是中文独特专有的,西文是办不到的。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新自由体诗(白话自由体诗)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1917年又提出"文学革命"。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列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后来学界将这次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也可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第一次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他们提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 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邀请了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这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评价陈独秀:“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组发言时曾简要提及陈独秀:“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的主要主张体现在陈独秀与胡适的两篇文章。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在此文中说:“际兹文学革新之时代,凡属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均在排斥之列。以何理由而排斥此三种文学耶?曰:贵族文学.失独立自尊之气象也;古典文学。铺张堆砌,失抒情写实之旨也,山林文学,深晦艰涩,自以为名山著述,于其群之大多数无所裨益也。”


陈独秀称赞胡适功绩有三:

a、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b、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标志着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同时转换,并非只是形式不涉及内容。

c、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 


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散文,音韵,主张使用形式标点,文章分段。

胡,陈的文章在当时很受文学青年的崇拜。毛泽东在延安时回忆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1918年,文学革命也随之深入发展,主要表现:

    ①集中力量批判旧戏曲鸳鸯蝴蝶派等。

    ②开展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李大钊,胡适,周作人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文学主张,观念和理论,进入学理层面。

    ③创作兴盛。

    ④翻译介绍工作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白话文学不是从五四开始的,以前历史上就有,五四文学革命的功劳是强调将白话作为文学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诗和文都要白话化。

文学革命使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这四大文体有了一个明显的发展,特别是新自由体诗歌(白话自由体诗)发展更快,出现了许多好的作品,例如诗歌剧,在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单就新自由体诗歌(白话自由体诗)而言,主要的有两种类型:一是沿用古诗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二是采用西方诗歌体(翻译体)的形式,形成明显的新自由体诗歌。例如:

       

陈独秀的《本事诗》(十首之七)云:

目断积成半钵泪,魂销赢得十篇诗。

相逢不及相思好,万境妍于未到时。 


可以看出该诗是步清末民初苏曼殊的“乌舍凌波肌胜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之韵。该诗依然注意了平仄律、韵律、对仗。

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相继问世。   

1918年,胡适的白话词《如梦令》:

天上风吹云破,  月照我们两个。  问你去年时,为什么闭门深躲?  “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

再看看宋人向滈的《如梦令》词:“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读nuo第四声,即“无奈”之意),好个凄惶的我。“,有些相似吧!


《尝试集》中代表作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住,

夷犹如意,

--忽地里,

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一颗遭劫的星  

热极了!

更没有一点风!  

那又轻又细的马缨花须

动也不动一动!

好容易一颗大星出来;

我们知道夜凉将到了:

--仍旧是热,

仍旧没有风,只是我们心里不烦躁了。

忽然一大块黑云  

把那颗清凉光明的星围住;  

那块云越积越大, 

那颗星再也冲不出去!

乌云越积越大,

遮尽了一天的明霞;

一阵风来,

拳头大的雨点淋漓打下! 

大雨过后, 

满天的星都放光了。

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

大家齐说"世界更清凉了!"


《女 神》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能量的底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凤凰涅盘》


序 曲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又啄倦了,

  凰已扇倦子,

  他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

  哀哀的凤凰!

  凤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

  凤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鸟,

  自天外飞来观葬。

  凤 歌

  即即!即即!即即!

  即即!即即!即即!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宇宙呀,宇宙,

  你为什么存在?

  你自从哪儿来?

  你坐在哪儿在?

  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

  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

  那拥抱着你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

  你若是无限大的整块,

  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昂头我问天,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低头我问地,

  地已经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伸头我问海,

  海正扬声而呜唈。

  啊啊!

  生在这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钢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啊,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们飞向西方,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我们飞向东方,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我们飞向北方,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凰 歌

  足足!足足!足足!

  足足!足足!足足!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来的眼泪淋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净的污浊,

  浇不熄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啊啊!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好像那大海的孤舟。

  左也是漶漫,

  右也是漶漫,

  前不见灯台,

  后不见海岸,

  帆已破,

  樯已断,

  楫已飘流,

  柁已腐烂,

  倦了的舟子只是在舟中呻唤,

  怒了的海涛还是在海中泛滥。

  啊啊!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

  前也是睡眠,

  后也是睡眠,

  来得如飘风,

  去得如轻烟,

  来如风,

  去如烟,

  眠在后,

  睡在前,

  我们只是这睡眠当中的

  一刹那的风烟。

  啊啊

  有什么意思?

  有什么意思?

  痴!痴!痴!

  只剩些悲哀,烦恼,寂寥,哀败,

  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啊啊

  我们年青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

  我们青年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

  我们青年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欢爱哪儿去了?

  去了!去了!去了!

  一切都已去了,

  一切都要去了。

  我们也要去了,

  你们也要去了,

  悲哀呀!烦恼呀!寂寥呀!衰败呀!

  凤凰同歌

  啊啊!

  火光熊熊了。

  香气蓬蓬了。

  时期已到了。

  死期已到了。

  身外的一切!

  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群鸟歌

  岩鹰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该我为空界的霸王!

  孔雀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威光!

  鸱枭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哦!是哪儿来的鼠肉的馨香!

  家鸽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百姓的安康!

  鹦鹉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听我们雄辩家的主张!

  白鹤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高蹈派的徜徉!

  凤凰更生歌

  鸡鸣

  昕潮涨了

  昕潮涨了,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张了,

  春潮涨了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

  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欢唱!

  欢唱!

  1920年1月20日初稿       

      1928年1月3日改削


《女神之再生》是《女神》诗集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整篇包括序幕、场次、解说词、场景、灯光、音乐、演员、动作、演词、谢幕及舞台监督登场的动作、解说词都很详细。鉴于篇幅,此处省略。可见,此类作品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词,是诗歌剧之词。

可见郭沫若先生在新自由体诗歌方面是最有成就的,冲决传统,一新天下人之耳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出现了一个新月派,其主帅之一闻一多先生力主新诗格律化,其《诗的格律》一文(原载《晨报·诗镌》第7号,1926年5月13日),是新诗格律化主张的的纲领性文献。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诗“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文中说:

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注意我并不反对用土白作诗,我并且相信土白是我们新诗的领域里,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壤,理由等将来再仔细的讨论。我们现在要注意的只是土白可以"做"诗;这"做"字便说明了土白须要一番锻炼选择的工作然后才能成诗。)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又有一种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帜来向格律下攻击令的人。......照他们的成绩看来,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注重到文艺的本身,他们的目的只在披露他们自己的原形。

顾影自怜的青年们一个个都以为自身的人格是再美没有的,只要把这个赤裸裸的和盘托出,便是艺术的大成功了。你没有听见他们天天唱道:"自我的表现"吗?......他们所谓浪漫主义,正浪漫在这点上,和文艺的派别绝不会发生关系。这种人的目的既不在文艺,当然要他们遵从诗的格律来做诗,是绝对办不到的。因为有了格律的范围,他们的诗就根本写不出来了,那岂不失了他们那"风流自赏"的本旨吗?所以严格一点讲起来,这一种伪浪漫派的作品,当它作把戏看可以,当它作西洋镜看也可以,但是万不能当它作诗看。格律不格律,因此就谈不上了。让他们来反对格律,也就没有辩驳的价值了。

……上面又讲到格律就是节奏。讲到这一层更可以明白格律的重要,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这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天经地义。如今却什么天经地义也得有证明才能成立,是不是?但是为什么闹到这种地步呢——人都相信诗可以废除格律?也许是"安拉基"精神,也许是好时髦的心理,也许是偷懒的心理,也许是藏拙的心理,也许是......那我可不知道了。

前面已经稍稍讲了讲诗为什么不当废除格律。现在可以将格律的原质分析一下了。从表面上看来,格律可从两方面讲:(一)属于视觉方面的,(二)属于听觉方面的。这两类其实又当分开来讲,因为他们是息息相关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但是没有格式,也就没有节的匀称,没有音尺,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关于格式,音尺,平仄,韵脚等问题, 本刊上已经有饶孟侃先生《论新诗的音节》的两篇文章讨论得很精细了。不过他所讨论的是从听觉方面着眼的。至于视觉方面的两个问题,他却没有提到。当然在视觉方面的问题比较占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略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缺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来,诗的实力上又添了一支生力军,诗的声势更加扩大了。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

诚然,律诗也具有建筑美的一种格式:但是同新诗里的建筑美的可能性比起来,可差得多了。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律,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这是律诗与新诗不同的第一点。做律诗无论你的题材是什么?意境是什么?你非得把它挤进这一种规定的格式里去不可,仿佛不拘是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非得穿一种样式的衣服不可。但是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例如《采莲曲》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昭君出塞》,《铁道行》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最后的坚决》,《三月十八日》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寻找》。在这几首诗里面,谁能指出一首内容与格式,或精神与形体不调和的诗来,我倒愿意听听他的理由。试问这种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在那印板式的律诗里找得出来吗?在那乱杂无章,参差不齐,信手拈来的自由诗里找得出来吗?

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这是它们不同的第二点。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见来随时构造。这是它们不同的第三点。有了这三个不同之点。我们应该知道新诗的这种格式是复古还是创新,是进化还是退化。

句法整齐不但于音节没有妨碍,而且可以促成音节的调和。......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但是反过来讲,字数整齐了,音节不一定就会调和,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这种的整齐是死气板脸的硬嵌上去的一个整齐的框子,不是充实的内容产生出来的天然的整齐的轮廓。)

这样讲来,字数整齐的关系可大了,因为从这一点表面上的形式,可以证明诗的内在的精神--节奏的存在与否。......        我希望读者注意,新诗的音节,从前面所分析的看来,确乎已经有了一种具体的方式可寻。这种音节的方式发现以后,我断言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的时期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承认这在新诗的历史里是一个轩然大波。

这一个大波的荡动是进步还是退化,不久也就自然有了定论。

可见,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这在古诗词里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总结出的“三美”,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优点,是西方文化不可比拟的,也做不到的。其中,绘画美理论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 即修辞,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一首诗就是一幅图画。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闻一多先生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即段间对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编者认为,节间匀称,在歌词里最为重要。但行间均齐问题,不能强调,不能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可以要求一行的字数不能太多,防止散文化。尤其不能用断句的方法来写诗,毫无三美之感。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杰作。


死水

作者: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废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1922年7月赴美国留学,1925年5月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回国途中写了一首七绝《废旧诗六年矣.复理铜椠,纪以绝句》: 


六载观摩傍九夷, 吟成鴂舌总堪疑。

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


“九夷”出自《论语》,边远的少数民族,这里代指国外;“鴂舌”亦作"鴃舌"。比喻语言难懂,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赵岐 注:"鴃,博劳鸟也。"

这首诗说明了闻一多先生要以“三美”理论来给新诗加套,规范新诗的缘由。

闻一多先生是新诗格律化理论的奠基者,新诗格律化的推崇者和实践者很多,例如徐志摩、刘半农、冰心、艾青、何其芳、贺敬之、郭小川、袁水拍、臧克家、等等许多著名诗人。

近些年来,先后成立了“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等许多学会和网络平台,来研究、规范和推行新诗格律化问题,并创作出版他们的作品。他们都奉闻一多先生的《诗的格律》为理论奠基石。诗体称谓有"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格律体新诗"等。论坛论文有《现代格律诗坛》、《中国新格律诗选萃》、《格律体新诗》、《新诗:诗体重建》、《汉语新诗格律概论》、《格律体新诗论纲》、《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究》、《格律诗的"自律"与"共律"》、《中国自律体新格律诗论》、《格律体新诗概论》等等。学者们明确反对诗歌与现实、与大众、与传统隔绝,强调诗歌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形式美,既要继承和发扬古代汉语格律诗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吸收自由诗的灵动素质和借鉴西方诗歌的长处,走新诗格律化的道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现代新诗来。2007年10月20-21日,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在常熟举行,与会诗人和诗学研究专家对新诗格律与格律新诗的发展作了梳理和总结,并达成部分共识。

纵观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发起和参与者大多有翻译西方文学的经历,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他们的新自由体诗歌作品,实际上是西方诗体的翻译本。想用西方诗歌体打倒中华的传统诗词是不可能的。一百年来并没有几首新自由体诗歌流传众口,新诗尚不成型,用白话写诗,迄无成功。一些白话诗语言过于“土白”,味同嚼蜡,没有诗味;形式过于“散漫”,形同散文,缺失结构美和韵律美。相反的,仍然是传统诗词源远流长,流传众口。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写作古体诗。随着国际交往的拓展与深入,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中文和中华传统诗词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我们的改革(革命)是要不断地完善、修正、发展和提高中华优秀文化与成果,而不是全盘否定,搞什么全面西化。倒退没有出路,西化误入歧途,全盘否定历史就会入魔迷上邪路。新自由体诗歌模仿西方诗歌,吸取了西方诗歌的优点,丰富了传统诗歌。但是,中国的新自由体诗不应该向西方诗歌靠近,而应该向传统诗词靠近,作为中华传统诗词的一个新的分支去发展和提高。

新自由体诗歌的许多作品在大革命中起到了伟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文学革命的主要主张开启了社会变革和为大众服务的新路,功不可没。及至以后发展而来的马列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功不可没。

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在理念上的确有反传统、反古典文学、全面西化的偏激主张,还有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的错误主张,在写作技巧上的“不摹仿古人、不用典、不讲对仗”的主张 ,也都是偏激的,应当屏弃。从某种意义讲,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次较大的冲击,但不一定是最大的冲击。

还请注意的是, 在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时,应该理解发起人的真意,而不要只从简单的口号出发。例如,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可见,陈独秀并非认为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只是觉得太过狭窄了,需要进行扩充。同样,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可见,李大钊也不是单纯的反对孔子本身,他要反对的是那些假孔子之名行事的所谓"传统"。

我们倒是觉得,随着我国发展强大和国际经济交流的扩大,已经显示出,中文必然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上主要的语言与文字。英文统霸世界是由于武力强大与殖民的历史。中文走向世界则是缘于中国的经济强大与中文的无与伦比的优势。中文的四大优势:象形文字及声形义组合新字,发音最短,含义精细,语法简单顺畅。但是,为了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我认为,中文改革主要应是在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是简化问题,一是减字,去掉并禁用生僻字和没有必要存在的同义字; 二是简划,已经成功地做过一次了,还可以继续。 简化便于外国人学习。由少到多到繁再到精简,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过程,精简是提高和升华。

其次是继续推广普通话。特别是在官方和公务员中要强制普通话。

最后一条是立法,对前两条做出法律规定。严禁用生僻字,严禁私自造字造词,在诗词中也不用僻典僻字。

至于新自由体诗,应该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是对的,但对于每一美的含义,应该对闻一多先生的解释再做修改完善。新诗格律化,是指应有一些格律约束,不能自由疯长、极端自由化了。但它仍然不同于格律诗那样的格律,仍然属于自由体诗的范畴,所以不能称为"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格律体新诗"等,不能划归为格律诗。除非确有成功的诗作,表明可以称为是对原格律诗的发展,并能作为新的律诗格式,这就要另当别论了。

从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来看,他的新诗格律化,与格律诗是大不一样的:

格律诗的格律是固定不变的,闻一多主张的是格律可有多种,全由作者自定,这点与宋词类似;

格律诗的句数及每句字数(相等)是固定不变的,闻一多主张的是每句字数要均齐,每节句数要匀称,但这个每段的句数与字数以及段数,也是全由作者自定的,没有统一规定;

格律诗的音节是固定不变的,闻一多主张的是音节也由作者自定,每段每句的音节不必一致,但有规律;

格律诗的声律(平仄律)和韵律是固定不变的,闻一多主张的是声律(平仄律)和韵律都不严格,也不讲对粘,可以平声韵,也可以仄声韵,段间可以变韵。

由此可见,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是新诗要向格律诗学习,要有一定的格律约束,但这个格律又不是统一的、死板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格律标准,形成新格律诗。所以,闻一多的新诗仍然属于自由体诗的范畴

古诗中非格律诗体,都应该称为自由体诗,或者叫古典自由体诗,加上新自由体诗,则共同构成自由体诗。


(请看下篇)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