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蝴蝶秘密的路径——田湘诗集《练习册》嘉宾发言整理

作者:嘉宾发言整理   2019年10月11日 17:52  中国诗歌网    1873    收藏

微信图片_20191011172908


时  间:2019年9月20日上午

地  点:广西兴安县利格莱国际大酒店7楼会议室

主持人:王冰(《诗刊》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王  冰:

今天,我们在千年灵渠边,漫游湘漓水,研讨田湘诗集《练习册》。我首先介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诗人朋友们。《星星》诗刊副主编、诗人李自国,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郁  葱,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林雪,珠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西诗歌》主编、诗人卢卫平,高级编辑、扬子晚报《诗风》诗刊主编龚学明,杭州市上城区作家协会主席、浙江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莽原》副主编、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诗人张晓雪,诗歌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荣光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诗人、诗性读本《山湖集》主编王键,诗人、诗歌翻译家王远洋,《诗歌风赏》主编、诗人娜仁琪琪格,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总监祝雪侠,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凡一平,广西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评论家唐春烨,《广西文学》副主编冯艳冰,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 盘妙彬,《桂林日报》编委、诗人刘春,南宁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陈祖君,诗人甘谷列、伍迁、陆辉艳及谢丽、朱英玉等媒体朋友和嘉宾。欢迎大家的到来!这次活动是由中国作协《诗刊》社指导、广西作家协会、广西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下面,我们隆重推出今天的主角:这次诗歌进高铁活动的主要策划者、著名诗人田湘先生。田湘是中国铁路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全国公安文联诗歌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公安诗人》杂志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著有诗集《田湘诗选》、《雪人》等。今天这本《练习册》是他的第七本诗集,2019年6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七个篇章,收录田湘从1980年诗歌创作以来不同时期的147首精品诗作。如同同题诗《练习册》所言,这些年,田湘坚持从日常入手,有感而发,步履不歇地精心创作诗歌,通过对物象的建构和生活的思索,在恢复诗歌作为一种日用艺术品质、重建诗歌尊严上不懈努力。岁月和经历的沉淀,让田湘的诗歌兼具浪漫与批判、感性与理性、悲凉与热烈这样一些因素。透过这些诗,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诗质纹理和诗歌维度。下面,请各位专家对田湘的新诗集《练习册》发表意见。


郁  葱:

收到田湘诗集《练习册》的时候,是一部电子稿,我首先在这部诗集里寻找一首题为《练习册》的诗,我感觉一定有这样一首诗,田湘拿来做了书名。我跟田湘在这之前不认识,我想在这首诗中找到他的经历——生活经历和心灵经历。有时候总想,对于一个写作者说来,重要的是天分,但比天分更重要的是经历。有共同经历的人就有默契,就能读懂对方,就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我的意思是:诗歌不仅仅要带给人有意味的情感和精神体验,也要记录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话说的有点儿绕,但这是我对田湘诗歌的理解。不是什么经历都能成为记忆,能够保留的那些,就是你与俗世关联的那个点,许多俗的不俗的观念不经意中纠结在一起,成为诗人一种复杂或者单纯的表达。 

这首不长的作品很理性,理性的作品具有恒久性。当然也许我们在先哲的思想面前永远显得肤浅,也许我们穷其一生思考的哲理和箴言,在他们那里都能找到答案,但这不妨碍我们思考,而且,一个理性的诗人一定有他智慧的、哲学的、恒久的那一部分,这是成就一个好诗人的前提之一,他写道:

“我对河流一直怀着敬畏

逢山绕行,遇崖就跳,又总是绝处逢生

牙齿都没了,每天还在练习啃石头

与坚硬的事物打交道。活着就认下奔波的命

常常泥沙俱下,浊泪横流,越老越能包容

谁投入怀里,都像他生养的,以此练就

悲悯之心。认准一条路就走到底,一生都在练习

跌跌撞撞,且乐在其中,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许多年积攒的经历,慢慢就成为情感和情绪,一个成熟的诗人,不在于如何运用技巧,而在于如何运用情绪。这时候回忆里即使呈现的是过去生活的片段,也跟当下有内在的连续性。“剖不开世人和世事,就把自己剖开”,这个理念,影响了我很多年,我在田湘这里找到了契合。

再说他的另一首短诗《典当行》,我很钦佩那些把不是诗的内容写成诗的人。比如我读到《典当行》这个题目就首先想,如果这个题目拿给我,我会怎样写,我设计了几种写法,但是一写就俗,我摆脱不了这个“俗”字,所以只能放弃。田湘这首诗写得好,在这首诗的写作上,他比我高明,他找到了自己应该把握的那个点:

“每次路过典当行,我就害怕

好像心爱的宝物又被拿走

活到今天,虽然谁也不欠

可总免不了担心,有一天

自己也被抵押。而我臃肿的肉身

谁又看得上?剩下那点尊严

却如同命根,陪我枯坐”

我当编辑的这些年,朋友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写诗有什么诀窍,我说没有,反正我至今没有找到,但有些东西是应该把握的,把握住了就是诗意。比如:用心、时间感、细微处的情绪、理性、极简、隐秘符号、真实的心跳等等,田湘的诗中就有我说的“真实的心跳”。艺术跟做人基本相通,看人的质量。田湘发现那些琐碎的习以为常的细微的东西,那些很难入诗的东西,那里面跟他有许多默契有许多感应,他看到了,看得很准。

一般说来,语言有三个境界:准确、严谨和优雅。准确和严谨不完全是诗歌的功能,而优雅则是。到了什么年龄,就有什么年龄的优雅,如我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沧桑也许深刻,但本质上是一种对生活悟透了的平和,更是对世事穿透了的超然。说了这样一段话,是由于我要谈到田湘诗歌的另外一类《姆洛峡》,很纯美,很轻盈,很有俗世的平庸感(“平庸”在这里不是个坏词),很真实,真实这两个字太可贵了,我们许多作品达不到。时间关系我就不读原诗了,他说在姆洛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很亲切,随便开一朵花也都好看”,他说“风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看来诗歌不仅仅要写经历、思想和箴言,更多的时候需要表达一种从容、舒朗甚至优雅。田湘想“找一个可以等待的地方”,这也印证了我的另外一个观点:我总说好诗不是写出来的,是等来的,等什么,等经历、等想象力、等对尘世、对生活、对艺术更深刻的彻悟。诗最终归于情致,诗最终归于情绪,诗最终归于情感。诗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你等着,它就来了。

诗不可说,你自己是什么样子,诗就是什么样子,诗最忌讳的就是趋同,田湘避开了这一点。我读到了田湘写河流的作品《一把无形的刀让我格外小心》,田湘在写河流,写河流与他生命内在的关系,写两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这样的内容估计每位诗歌写作者都曾经写过,但是跟那河流一样,浩荡的程度深邃的程度有差异,而且我很在意诗的题目,这首诗的题目与内容拉开了距离并且内在呼应,如果这首诗叫做《河流》,那我就不评论它了。写诗写什么,写自己,这首诗是这句话的注脚。写诗是对自己内心认同的过程,一直觉得应该用诗复制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所经历的那些年代,否则就丢了,这挺要紧的。写河流的诗还有他的《红水河》,展示着田湘写作的天分:“‘红水河是清澈的’/当我说出这句话,心中的恶/即刻变善,魔被解除//一条曾经混浊了千年的河水/忽然变清”。从这两首诗看,田湘的诗近几年有一些质的变化,有了自己的语境,“独特的语境”对于一个成熟的诗人挺重要的。我想到这种“语境”的特征,起码包括独创性、亲和力、思想等等。其实别说的那么繁复,就是打动人。  

还有《岜莱,或者花山》,这首诗气魄就开始大了起来,不是说大词汇就是大气魄,而是其中让人感觉出来的气场。而《入口与出口》《大裂缝》,这两首诗有深度。总在说诗的品位,“深度”这个词已经很品位了。感觉这两首诗虽然很严谨很理念,但田湘写起来的时候内心一定很松弛,他在从容的释放内心的积淀,我说写诗最好的状态就是“随心所欲”。按照传统一些的表述,这两首诗有价值有意义,在当下诗歌中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蝴蝶》和《空船》都是让人可以多读几遍的作品。

田湘的诗,在几种形式之间自如的转换。很多诗人给自己预设一种所谓风格,几十年如一日,编到一本诗集里读起来很乏味,审美疲劳,通篇一种味道,到最后变得没有味道。风格是在自然中形成的,能够看出来,田湘没有刻意把自己拘泥于固有的形式里边,他在试图突破自己。这在2017年以后的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我心中,我的这位刚刚结识的朋友是一位成熟的诗人,我总是提到一个词叫做“成熟的诗人”,我想,成熟的诗人要有绝对的自控能力,自信而超然;成熟的诗人不大听别人说怎么写诗,有很强的个性追求;成熟的诗人越来越不考虑诗的形式,写诗随心所欲;成熟的诗人一生求变,总在微调,总在刻意形成阶段性的经典,成熟的诗人能够调动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和最坚硬的部分,这是生活的两极,这两部分最有用,中间的那部分把它扔掉;成熟的诗人心智越来越开阔,越来越在意作品的细节和真实性等等。一些诗人包括我有时候写的作品甚至不及我们经历的真实和思考的真实,我就想,那还写它干什么? 要有这样的境界和尺度。我觉得一个诗人如果具有了这几点特征,就算一个相对成熟的诗人,就会有阶段性的突破,也就是前面说到过的阶段性的经典。我与田湘共勉。


卢卫平:

我简单地对田湘的这本诗集《练习册》和田湘的诗歌写作,谈谈我的印象。首先,从目录中就可以看到,田湘诗歌写作那么多年,他已经到了奥登给大诗人定的五条标准中的第二条,就是题材处理和手法处理非常宽泛。看了这本《练习册》,在田湘的眼里,在田湘的笔下,是没有什么不可以入诗的。马拉美说:世上所有的一切,最后都结束在一本书中。对田湘来说,世上存在的一切,或者他看到的一切,都结束在一首诗中,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第二个印象是,我认为田湘具备了一个优秀诗人很强的看见能力。在田湘的诗集当中,几乎每一首诗都体现出田湘的看见能力。之所以说“看见能力”对诗人那么重要,来源于我对维特根斯坦非常有名的一句话的理解,他说看见眼前的事物是最难的。为什么说看见眼前的事物是最难的?我的理解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眼前的事物因为在眼前,所以会视而不见。就像有些人经常换房子,新房子住了三年,很有新鲜感,看到什么都闪闪发光,住了四年之后,家里所有的家具都可能视而不见。第二个是,眼前的事物在眼前,你能看见,别人也能看见。你如果只能看见所有人能看见的,那你不会成为一个诗人。我在田湘这本诗集当中,我发现田湘能看见很多人看不见的,或者说他能看见只有自己才能看见的。同时我还发现田湘在诗中经常看到别的诗人转过身才能看到的东西,但田湘能够面对面地看见。面对面地看见,我觉得这给一个诗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诗人写的诗,都是黄金在天上舞蹈,凌空高傲的东西,那些东西都是诗人背过身才看到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诗人没有去过西伯利亚,但他可以写一首关于西伯利亚的诗,这都是背过身才看到的东西。但面对面看到的,更考验一个诗人的看见能力。在这些诗中《谁也无法看到玻璃的内心》《在蓬莱阁看海》,我相信所有的人到蓬莱阁都会看海,但田湘能看到自己独特的那个海。这是我对《练习册》这本诗集的第二个印象。第三个印象就是刚才王冰副主编提到的“练习”,其实“练习”这个词特别准确。我最近在读玛丽-奥列弗的诗集,她谈到写诗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阅读,第二个模仿,第三个是练习。这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对于一个有写作抱负的诗人,阅读是一生的功课。爱默生也说过,诗诞生于诗,荷马也有他的荷马。正是因为这样,才决定一个诗人一辈子的写作,哪怕是一个成熟的诗人,一个优秀的诗人,一个杰出的诗人,必须在阅读和模仿当中进行练习。虽然有些诗人觉得自己很成熟,有代表作了,有大家公认的成就,就不太愿意承认这些。但我自己几十年的写作感受,我认为我一直还在阅读、模仿和练习之中,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有可能形成自己成熟的风格。这种成熟的风格,不是机械性写作惯性,我读到很多诗人的写作,就是长期形成的机械的写作惯性,我觉得田湘的诗集叫《练习册》,很有寓意。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他一生都在练习当中。第四个印象就是刚才郁葱老师提到的成熟,田湘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诗人,但按照奥登对大诗人的要求,第五条也是最后一条,成熟的过程必须持续到老,我相信,田湘一定会将这种成熟持续到老。


李自国:

今天这个会我觉得很好,我参加过很多诗歌活动,看到这次能够八点半准时参加活动,可以看出大家对田湘诗歌活动非常看重和重视。虽然说这是在兴安县的这么一个县城里,但有诗刊副主编王冰、《星星》诗刊,还有郁葱、林雪等鲁奖获得者,以及那么多诗人、诗评家、教授、学者,来自四面八方,这个氛围非常好,结合田湘的诗在一块儿研讨交流,非常有意思,有意义。我首先想说田湘和《星星》诗刊的关系,实际上田湘写诗很多年了,而且这么多年来对《星星》有无法割舍的联系。大概十多年前,第一本诗集就在《星星》诗刊结集出版的。当时我们每年都在编新诗集,他的诗集出来以后,就和我们《星星》的编辑建立了交往和联系。这些年来,他几乎每年都在星星发诗。在我来之前,刚把第十期编好,就发了两个广西诗人的诗,一个是田湘,一个是盘妙彬,包括刘春也发过很多,我们对广西这块诗歌热土的关注度还是比较大的,应该说田湘的诗歌和《星星》有很多的交往。我比大家好一点,大概在十多天前,星星诗刊微信公众号的“名人榜”推出了田湘的诗,其中有一篇非常好的是他的创作谈,很遗憾没有收进《练习册》,我是比大家早一点看到《中年之美》。《中年之美》回顾了他的写作经历,回顾了这些年他的思考,对诗歌自身的反思和反叛,这篇文章非常好,更容易让评论家们走进他的内心深处。中年写作是一个近些年非常普遍的诗歌现象,这在田湘身上得到了体现。有很多诗人,特别是在近两三年来,诗歌迎来回暖和复苏之后,诗歌风起云涌,好像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但是今天的诗歌繁荣,肯定跟八十年代的诗歌繁荣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区别。田湘在近些年的诗歌繁荣昌盛当中找到了自我,重新对自我和诗歌进行一番判定。这本诗选写的时间跨度是很大的,我经常说很多年轻人,包括很多90后和00后写作,他们都可以凭才气写作。纵观整个诗坛,聪明人很多,但真正进入灵魂深处写作的人很少。所以,我对当下诗坛观察到有“三多三少”的现象:一多是写诗的人多,微信微博互联网产生以后,整个诗坛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诗歌活动扑面而来,写诗也有很多人。实际上这种格局,一种就是坚守者,几十年都在坚守诗歌写作,另一种人就是归来者,田湘就是属于归来者。第三部分,是新生代写作。我每天都在《星星》诗刊看诗、选诗,接触大量的诗歌,深切感受到现在诗坛写诗的人多,但是写好诗的人少。第二点就是聪明人多,真正坚守诗歌写作,坚守灵魂深处和生命深处写作的人少,所以现在诗坛的现象,需要一个诗人有定力。田湘在《中年之美》这篇文章当中,他回望的时候就说到,三十年前写作基本上写了很多,但真正留下来的只有一些,这就是青春期写作。好像十八岁时,人人都是诗人,人人都可以写诗,就像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吸引了好多诗歌青年朋友参与,但是真正90后和00后写好诗还是非常少的,大量都是相互模仿,跟风者多,能够坚守自己诗歌写作和个性化写作的很少。田湘三十岁的时候写了很多诗,而后几乎沉寂了十年,四十岁之后又重新写诗,所以我说他是新归来主义者。他不是一直坚守和守望,而是终中断了十年以后,不断地顿悟,在文章中参悟、发现了“我过去的诗是诗吗”,不断对自己提出挑战。我觉得这是每一个诗人一生一世都应该追求和坚守的,不管是成熟和没有成熟的诗人,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如果写到一定程度,写到成熟,成熟也许再往前走就是又变成了传统,又变成了僵化。所以,田湘在他的诗歌写作当中,我觉得这几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这本诗选中,清晰地看到,他基本上是从五十二岁真正开始(写诗),近五六年,尤其是从2015年,显然和过去的诗不同。现在的诗歌大赛特别多,包括最近星星和其他诗刊举行的诗歌大赛,请我做评委,今天我想把感受和大家交流。在当前大量的诗歌活动中,有一批诗人,专门盯着全国的大奖赛,模仿性写作,我们评了七八个奖,最后把名字一看,都是田湘,都是盘妙彬,这是举例哦,都是这么几个诗人,而且评奖全部是匿名的,特别是近期我们《星星》诗刊搞了一个“星星点灯”大赛,把全国知名的诗刊主编都请来当评委,就把名字去掉,打分以后,不约而同的这些人都在里面。前不久,广元搞了一个诗歌大赛,一等奖获得者3万块钱是泸州的一个诗人,第二天他跟我交流的时候说,李主编,不瞒你说,我过去是写小说的,觉得小说太沉闷了,现在诗歌这么热了,我就来参与,结果自己的工作都不干了,专门写诗,每年赚一二十万,就参加各种大赛,这些年就获奖了70多个。他就是模仿型写作,但是这些人一辈子都是人云亦云,绝对不可能成为大诗人,是真应该这样写吗?像田湘坚守几十年的诗人真的不多。一些老诗人给我们的诗,好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说你做好重新开始写。但就是在这样的阅读和反思,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历练,渐渐地写出好诗。最终还是要诗人找到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找到自己独特的个性,田湘近五六年的写作就找到这个东西。有些人一辈子都找不到,他们有时候问我,能不能在星星上发点诗歌,哪怕是简短的一些。其实在诗刊发表和不发表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诗人要不断地学习。就像前不久我碰到了几个写旧体诗的,自我感觉非常好,觉得旧体诗超越了新诗,超越了唐诗了,这是不对的。因为时间关系,我想讲三点,第一点,田湘的练习入诗我觉得非常好。对书名的取舍有多种方式,一种是用诗的一段话、一个句子,非常精妙的来做题目;另一种是书中的一个题目,还有一种就是超越诗本身,另外一个题目作为诗集的名字。田湘用《练习册》作为书名,我也查了一下,当下诗坛书名雷同的特别多,写家园、写故乡、写河流的书名很多都一样,《练习册》在当下诗坛当中还没有重复的,好像只有一位散文集是《老练习册》,田湘用《练习册》做书名非常别致。第二点,本来田湘就有这首诗,实际上在这首诗能看出田湘对写作的一些思考。他把自己当作一条奔腾的河流,不断地跌跌撞撞,好像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传统都是一条河流,而现代也是一条河流,都在不断地流动。田湘一路奔流而来,他能把练习说到是人生一生一世都在练习,写诗何尝不是在练习,就是生命的练习,语言的练习,情怀的练习。田湘在这本诗中,一直强调练习,这是需要诗人的勇气的。所谓练习就意味着还不成熟,需要不断的书写和修改,不断地向过去突破和超越。第二个特点,就是田湘除了练习入诗以外,就是场景和片入诗。实际上他在近五六年的写作当中,他好多诗都很短,都是片段式、场景式,而且用叙述性的表达方式。但这又跟微信诗、截句诗不一样,在这些诗歌当中,可以透视出田湘作为诗人对人生、对命运和自然的思考,很多题材都是形而下的,写小人物、小事件、大自然,以及小花小草比较多一些,对各种题材进行尝试,不过最多的还是人生的思考。第三点,我觉得他是智慧入诗,实际上好诗是让读者留下来,田湘他在近五六年的写作当中,写出了很有个性的诗。有一首诗《纸上的情人》说的是情人节到了,他在纸上画一个情人,首先画眼睛,让她看见他,把他的魂勾住。他还要画一个自己,坐在这个情人的旁边,因为他相信,只有在纸上才有一生一世的爱情,这给我们多大的想象空间。包括写灵魂,这类诗非常不好写,其实诗歌就是灵魂的写作。最早的诗歌就是庙堂音乐,入心灵的东西。你看他写灵魂:那些坐在高铁上的人/把徒步难以攀越的山/轻易地抛在了后面。这是写高铁,实际上是写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们走得太快了/身体越来越轻/我想提醒他们/走的时候别忘了/带走自己的灵魂。就几句诗,胜过很多长诗。所以我想,田湘的写作过程,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能够有智慧入诗,由情感进入,从智慧出来,这一点,好多诗融入了几十年的人生,包括我自己的写作我也在反思,我比不过90后和80后的诗人了,我可以跟他们比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比人生,比经历的磨难和苦难,年轻人是没有的,几十年沉淀下来的经验,所以,田湘在这一点,抓得非常准,这些诗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里面一些的诗歌,都是苛求精心选出来的,特别是近五六年的写作都是颠覆性的,不一样的。所以说参赛一辈子,相互模仿跟风,所以诗坛才这么多口语诗,当然口语诗写好了也很好,但大量的口水诗都是泡沫诗。而田湘的诗都是智慧写作,融入人生的东西,给人启迪和感悟,而他自己也不断参悟人生,顿悟人生,诗就是不断地改变人的过程,不断地超越自己,写人也好,写花草也好,都融入不一样的思索。现在微信诗,往往是一目十行,没有一点味道。所以,田湘我期待你,就按照近些年的写作,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惑,关键是把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把几十年的人生感悟,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认识世界,我们和伟大诗人都是在长凳上坐着,关键是哪个人参悟得早,你就会成为前行者。


凡一平:

首先我代表广西作家协会感谢来参加高铁诗会和田湘《练习册》研讨会的诗人们。田湘是我们广西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诗人,在之前我记得我们广西作家协会的主席和副主席是没有诗人的,这一届出现两个诗人副主席,可见诗歌在我们广西文学已经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而田湘作为我们诗人的代表,可见一斑。另外,关于《练习册》,可能大家不知道,《练习册》刚刚获得了我们广西文艺最高奖项——铜鼓奖。当然,同时获奖的还有我的长篇小说。我和田湘是校友,是同学,大家可能不知道。当年在学校成立文学社的时候,田湘是社长,我是副社长,所以这么多年来我是一直把田湘当作我的领导来看待,只要他有呼唤、有想法,我都尽可能参加他的活动。我记得他类似这样的诗评会有两次,一次是在我们的母校河池师专(现河池学院),一次是在兴安,两次我都参加。他的诗歌处女作和我的小说处女作是同期发表的,那时候记得我们得了稿费,每个人凑了5块钱去老师家喝了一顿,大醉一场。关于田湘的诗和为人,我写了一篇5000字的《田湘记》,从3月份写到5月份,写的很漫长,如果写小说我可以写8万字,但《田湘记》花了两个月时间。《田湘记》发表在今年《作家》第7期,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里讲了,要表达的都浓缩在《田湘记》里面了。田湘的诗歌越写越好了,但我也发觉了一个问题:他的诗歌太规矩了。太规矩的诗歌是不好的,做人要规矩,但诗歌写作不要太规矩了。是不是因为田湘的身份问题,总感觉他有所禁忌。所以我希望田湘以后的诗要打破这些禁忌,要野性一些,要有野趣和野味,这样读起来会更有新鲜感和陌生感。


林  雪:

非常高兴来到广西参加高铁诗会。一个诗歌活动如果仅仅是乘坐一次诗歌主题的高铁,那只是一次化身为乘客的一次出行,是广西人或外地人游广西,只做一个乘客显然是不够的。没有一个主题研讨会,我会感觉有所缺憾,会觉得不过瘾。田湘创作研讨会成为一个主题,适时而来,很有必要。我和田湘见过一面,大概是10年前了,当时公安文联一个采风活动途经沈阳,大概二十几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在沈阳集结停留了一下,经朋友约请前去参加,于是结识了田湘。遗憾相识后交流还不多。这次参加由田湘策划和承办的诗会,又在活动现场读到他的新诗集,包括听到之前几位诗人作家朋友对他作品的解读,有一些我深有同感。第一点是田湘的诗不知是一个偶然还是有意为之,用了《蝴蝶》这首诗作为开篇。读完这首《蝴蝶》,我似乎找到了解读田湘作品的一个哲学基点,或者叫哲学基础,或者说是他的创作方法论。虽然这个方法论他并没有刻意彰显,只是点到为止,呈现出一个模糊的路径,虽然蝴蝶这个意象在诗里并没有得到诗人的刻意强化,但我们仍然懂得庄周的蝴蝶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蝴蝶,这个哲学体系在我们中国传统哲学体系里是很重要的。“蝴蝶”和“庄周”互相转换,物我两宽。在转换之中,时空和边界都以此为一个切入点,柔化了诗人与世界和社会的种种冲突感、障碍感和摩擦感。蝴蝶在物与我、梦和现实、蝶生和人生,以及蝴蝶梦见了人还是人梦见了蝴蝶的玄妙的转换之中,田湘找到了他的美学平衡之术。我觉得诗人拥有这个平衡之术也比较重要。否则诗人何为?要么就和现实达成了一种妥协。这种令诗人为之妥协的集体无意识背景,有人主张和解,有人主张抗衡,还有人主张保持一种古老的敌意。我想,不论是采取哪种姿态,有一个哲学作为一个引领,总比没有更好。在座的有很多成熟的诗人,大家,包括我自己,可能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但哲学它应该是告诉我们“要这样写”和“你为什么这么写”。我也期待田湘能够由“蝴蝶”引伸出一个哲学入口,我注意到他早期的诗里也写到了卡夫卡的“甲虫”。西方的“甲虫”异化和东方的“蝴蝶”嬗变,我觉得是我们观照东西方文化和诗歌的对应物,值得进一步探索。第二点,由“蝴蝶”开篇之后,田湘后面的作品比较写实,他写花上的刺,写花朵形状的蜡烛,写父亲的衰老,这部分作品他也找到了比较好的语气和角度。当具备词语的锤炼能力后,语气将决定一个诗人是否能做到优雅转身,完成这些转身的角度、速度也可以从诗人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念上找到解释。就是生和死、出世和入世、进和退、时间的流逝和拥有等等。这些人生大变局大困惑,时间的大无情,也写老去的不可避免、宿命的大轮回,如此深重,却在或明朗或隐形的蝴蝶贯穿下与生俱来的一种忧伤,变得超越和灵动,变得接受和达观。第三点,田湘2014年到2019年之间的这部分诗,比方说有《嗍螺蛳》、《练习册》、《去人间》等代表,这类作品要给他归类的话他是属于小体量的抒情叙事诗。这里面有一个叙事的声部,或叫元素,和之前那两辑有所区别。他叙事的情节在这段时间比较明显,但在后面,这个声部的出现又弱了,我感觉这段时间田湘在阅读上有了什么变化,或者是这期间读了什么作品,使之在对叙事的把握和处理上有了变化。我也一直有一个问题,是给我自己预设的。就是在创作当中,特别是抒情诗如何解决,如何接收和展现叙事的元素。因为我们知道叙事来自于史诗,是写实的,史诗甚至是长篇小说的母源。我觉得我自己对诗歌的叙事元素嫁接是不够的,在诗歌实践上也比较被忽略。所以田湘这个特色我比较注意,以后有机会我会同他继续交流,怎么样把叙事更好的结合到个人诗歌的创作当中来。最后一点,我与自己有一个对比。田湘在1980年到2006年这一辑里有一首诗写了火车,最后一句是“火车开过去了,退出了时间和历史”,我看了,心莫名一动。因为在2006年之前,我的创作状态是特别想把现实嵌入历史,特别想和历史某个时段契合,特别想要有历史感,就是伍尔芙说过的那种,那时候特别想通过我的片段写作,把局部的历史重现一下。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田湘他已经在借用火车表示要退出了,我觉得他比我想得更远、更早、更成熟、更轻松,这点我要向田湘学习。最后就是高铁和乡愁之间,好像也不是一定要做这种对比,速度不一定非得要用迟缓去衬托,高铁技术带来了人生半径的扩张和速达,继尔引发的城市经济增长,也不一定要用村庄、凋敝来对比。之前我读过一个写火车历史的一本书,这本专著用两章写了作为物理的生命,当速度在不停的提升时,给人类的神经、肌肉、骨骼、精神带来愉悦也带来焦虑。所以我想,即便不用这种反义词相互衬托,但是速度有时候也会带来失速,这种速度对物理生命带来的不同反应。我想田湘他作为一个铁路和公安双重职业身份,他应当比我们在座的其他人对高铁更熟悉、更了解、更适应,他或许在速度的变化当中能够有更深的感触。每一个个体生命在一个大变局的时代都有更多的机遇更多的困惑、感悟或迷茫,包括我们自己。期待通过田湘整本诗集中浓缩了四十年的经验、思考和诗意,去收获一种人生的平衡和时代的柔情。


龚学明:

第一次来广西,第一次认识田湘,本来是想来桂林看看风景,看来这次没法看成了,但我觉得认识田湘比看风景更重要,所以我觉得研讨会非常及时和重要。

昨天晚上拿到了田湘的诗集,前天在公众号上也看到了田湘的诗歌,当时看了以后觉得田湘的诗写得很有水平,这次看了诗集以后还是有了一些感觉,也不能说是研讨,因为时间太短了。

我认为,田湘是一个现代主义的诗人,表现在他的思维和写作方法上。他的诗,只要是受过诗歌训练的人,大家都能读懂,但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刚刚自国兄也谈到了我国诗坛现象,诗歌现在呈现了多种现象,有的是口语诗,一看就懂,有的诗是不太容易读懂的。这里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对客观和主观把控这个问题。有的人写得很客观,没有自己主观的内涵,这种诗读起来就没有味道了;有的人写作过度主观,完全写自己的内心,读起来很难读懂。我把这比作喝酒一样,有的人是不喝酒的,有的人是稍微喝点酒的,或者喝很多的酒,而田湘的诗歌就处于中间,他就像是喝了适度的酒,在主观和客观之间很适度地把控,把自己主观的内容融入进去。应该说,他完全掌握了现代主义写作的方法,比如象征主义的手法——隐喻、象征、联想等等,他都做得很好。他的诗是理性的,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思,甚至是绝望。  

首先从艺术特点这一块谈,我翻了一下诗集,我把我的感觉讲一下。第一个是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联想能力非常强,有一首诗我把它找出来了,“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这里的浪花,他把它延伸了,一个是把浪花比喻作盛开的孤独,第二个,他把浪花比作温情的玫瑰,第三个,他又把浪花比作是爱,这都是抓住了大海和浪花的特征,所以说展开了合理的联想,这就非常好。我就想起洛尔迦写过一首“海水谣”的诗,他是把浪花比作黑人,比作牙齿,比作黑人的牙齿,比喻都是非常的恰当,这样的诗歌读起来非常地有味道。第二个,在他的诗里面是能找到他自己的。我们发现,他的很多诗歌都是从一个事件、一个场景开始,但是绝对不会停留在这个地方,他会进一步引申,他会引申到自我,这样他就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进行对照。这样的话,表面上是写事写物,最后还是写的是心中的“我”,心中的自己。比如说写到喀斯特地貌,他在第一段说喀斯特“不是一个女孩”,第二段说喀斯特“不是一个情人”,第三段说喀斯特“更不是我的爱人”,但是在最后他把自己写进去了,“他用一万座山的承诺等我一万年,当我走近他,便顷刻迷失,无从逃离”。就是说他在写物的时候,始终没把自己放在很遥远的地方,物和人一直处在一种交流当中。还有一首诗,写到了我们江苏的瘦西湖,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觉得他写得很有特色。他抓住了“瘦”这个特征,最后他又把自己写进去了,他说“烟花三月我来到扬州,当然不为借钱,只为取瘦,一个胖子吹吹瘦西湖的风,即刻瘦成一枚弯弯的下弦月”。紧紧抓住这个“瘦”字和他自己的“胖”,,这样进行一种对比,诗里永远离不开自己,这样子诗人是永远在场的,这个就很有味道了。第三个,一个现代的诗人,炼句当中找到诗意,这是一种基本文化素养,但很多诗歌它没有诗意,没注意炼句,田湘很注意炼句。这里面又有一首诗,在第94页,他说“失眠了就读读诗”,我给它改一下,“失眠了就炼炼句”。这里面有很多句子很美,“月光落在你的尘上”“语言是刚长出的叶子”“想象力是生命的花朵”“思念是血液”,很有内涵,让人反复回味,就像别人说的,一首诗不读它两三遍,可能是失败的。有的诗可能还不止两三遍。炼句对于一个诗人应该是写作的基础,当一个诗人写出一个非常满意的句子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非常成功的。更深一个层次上,田湘作为一个现代诗人,他对现代社会不是一种单一的、线性的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这里面有很多表现了他的绝望、迷茫这种内涵,很丰富。这并不是坏事,在这个社会,我们面临的东西太多,所以说迷茫也是一个诗人应该有的,反思也是必然的,这里面也是很充分的。

第一个是讲艺术特点,第二个是讲题材。田湘的题材表现得很广泛,什么都可以作诗,也充分表明了他有非常成熟的手法和思维,只要他想写,就都能写。这里面有很多好的题材,我个人认为他写高铁的题材写得非常好,其中有一首短诗,叫《相向而去的高铁》,这首诗不长,他写两列列车,特别是最后很有味道,意思是,他们相向而来,相遇了,但是很快,沿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去到各自的天涯,谁能承受如此快的相见和分离?这样一个题材就是在现代人所在的现代生活背景下的思考,很有时代特色,像这样的题材我觉得应该多写。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现在大家更侧重于谈诗歌的艺术特点,但对于题材不太讲究。我曾经和一位南京的评论家讲,我说题材和手法都很重要,他认为手法很重要,题材不重要,关键看你怎么写,你手法好了你什么都能写出好作品来。对于这个观点,我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看,很多大家写的作品都有他们自己的题材,比如特朗斯特罗姆,他写的诗,他把他所处的海港、海洋这样的题材和意象写得很多很多,显出了很多鲜明的个人特色;美国的弗罗斯特长期居住在乡村,所以下雪、森林、乡间小路、夕阳都是他写作的题材,形成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我们中国的海子,麦子等都是他象征性的题材,谈及麦子就是海子。现在中国的诗人那么多,一个诗人要从中“跳出来”,我觉得题材是一个巧妙的做法。更深一点层次来讲,我们来分析一下,写作应该是生活的反映。在古代,风花雪月写得很多,很多诗人都写风花雪月、荒草篱笆,那个时候是农业社会,所以写这些内容;到了现代社会,如果我们还是写这些内容,是不是很合适呢?我想,我们的诗人都希望在一百年,甚至是几百年以后有作品被大家相传下去,我们到底要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这个诗人生活在农业社会,生活在农村,他很有可能还是以农村所见所闻为题材,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的时代,高铁的时代,所以我想,我给田湘一点建议,以后你能不能根据你的工作和生活范围,你切身感受到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以高铁为题材,更多地来写作,当然不一定是歌颂,而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你生活在这么一个高铁时代,你把高铁跟人的这个关系,包括林雪讲到的很深的意思,很复杂的内心一种心态,写成诗歌,这个题材就比较重大了。


唐春烨:

我代表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对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表示热烈祝贺!衷心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乘坐中国高铁,寻找诗与远方”,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文化活动,在高铁文化的大背景下,诗歌走向大众,这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很好展示。田湘是我们高铁诗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我们在历史悠久的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灵渠旁召开田湘诗歌研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想,“乘坐中国高铁,寻找诗与远方”高铁诗会会载入高铁诗歌史册,也会在我们广西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我谈一下读了田湘《练习册》这本诗歌集一些感想。首先,这本诗集的装帧以及颜色我非常喜欢。我们每个人读书时都会有一本练习册。而这本《练习册》就犹如读书时的非常工整上交给老师的一本练习册,认真而虔诚。我觉得这本诗集既是田湘诗歌创作的一个历程,同时也是田湘生活的一个经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田湘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从最初涉世时的懵懂,到如今职业生涯的沉稳,他认真地走过了生活中的每一步,而这些生活历程在他的诗集里面是可以感受到的。第二,优秀的艺术品往往兼具抒情性和哲理性。《灵渠》这首诗,写了远古的灵渠走到了今天,两千多年后我们在灵渠的身边生活,怀古人之忧幽,抒发我们的感想,人生什么能够留下来?唯有对人类的贡献!真真切切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用心地写作,我认为这是田湘的一个坚持和生活观。《蝴蝶》是一首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蝴蝶是追求自由的,但这并非意味着人生可以无限自由。“多数的时候,蝴蝶是孤单的,只身在飞,在寻找”,“没有人知道蝴蝶秘密的路径”, “正因为轻,它才飞得更久远”。我非常喜欢这几句诗,我认为这就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他在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寻找,他自己就是尘埃中的一分子,正因这样,他会走得更远,也会飞得更高。作者如此的优雅,如此地对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第三,对生命的礼赞与思考。从2019年以来,他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认识也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我还很喜欢他以前写的一首《我终于替代了父亲》,读了以后让人热泪盈眶,他对父亲真挚的感情,同时他也以自己变成了父亲模样表述,抒发了对父亲的缅怀之情,这一份真挚的情感非常打动人。还有好几首写河流的诗,写对河流的思考,这个河流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我们生活在河流旁边或里面的人是非常渺小的,他说“我听从河流的召唤,河流之外没有我要去的地方”,他的这种内敛的思考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有一些诗我也感同身受,如“一把无形的刀让我格外小心”。我认为,这些都是他对生活一些现象的一种警惕和理解。

我用《沉香》这首诗作为结尾。诗的开始是“多少眼泪才能沉油成香,沉香,沉香,让你安神竟是我的心伤”,在诗的结尾,他写道,“当暗香拂动了你,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我们也希望田湘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把过往的心伤都变成美丽的曾经。


吴重生:

我觉得有一个诗人,必须站在生活之中,同时又站在世界之外。站在生活之中是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切艺术都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带有人间的烟火味,才能有色彩、有温度、有情感,才能感动人心。

那么,为什么诗人要站在世界之外呢?是因为诗歌创作要求我们诗人用陌生化的语言,有独特的视角,有全新的发现。诗是诗人说的真话,诗人的任务就是要把读者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让他震惊,让他反省,让他得到安慰,诗人要对美进行重新锻造,这是我的诗观。

田湘堪称中国高铁诗歌第一人。新时代是高铁时代,新时代也是诗歌时代。远方是高铁的目的地,也是诗的目的地。高铁诗歌的概念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是写高铁本身,诗人写这个时代,写高铁上的人物群像,也写高铁窗外的自然风光,高铁和当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高铁它既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制高点。在高铁上放歌,面向的是整个世界。因此,我觉得田湘在高铁诗歌创作上,未来还有很多文章值得去做。

昨天在高铁上我看了《练习册》这本诗集,其中很多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篇《蝴蝶》,诗人田湘采取了一种宇宙的视角。蝴蝶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文化符号,看到蝴蝶我们就想到了庄周梦蝶,想到了梁祝。在诗人笔下,一群来历不明的蝴蝶聚集在城市的一隅,这个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千万个城市中的一个,但是这个一隅却是地球上的唯一,一种历史的苍茫感和生命的悲凉感油然而生,蝴蝶和人类是小和大、轻和重、少和多的对比。诗人田湘笔下的蝴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界的生命,而是一个人类值得托付的伟大意象,我觉得这首诗特别好。还有一首诗《愧疚》,将人生跟树相比,树的简单、执着、坚守,诗中的“我”是庞大的人类群体中的一员,为什么感到愧疚?是因为我们有欲望、有贪欲,贪欲使人类思想堕落,灵魂浑浊,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树,跟人世的世俗相比,又是多么的难得。在这首诗里,我还读到了另外一层寓意,树盘踞在小小的一隅,本来应该有一种画地为牢、为空间所困的逼仄感,然而树并没有为时间所困,也没有怨天尤人,以至于面对刀砍斧斫、面对暴风骤雨也能够处之泰然,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失的么?

最后再说一首《大裂缝》。新诗不是简单地给人音美意美形美的感受,诗的真实意图是要给人惊异之感,“大裂缝”可以是一个开裂的墙体,可以是一枝开裂的枯树。很多时候是诗人主动把“完美”破碎掉的过程,让完美因残缺而深刻,这是诗人的宿命,也是诗歌创作的要义所在。


张晓雪:

我来之前就读了田湘的《练习册》,我首先非常感慨,有一点我必须要说,因为我哥哥在河南省公安厅,他是新闻发言人,他也是搞公安的,工作节奏非常块,工作压力非常大,我感觉他跟我相比,他是一个身心都不自由的人,他其实是不快乐的。相比我哥而言,田湘第一身份是公安战线上的公务员,另外一个身份是诗人,那么,我感觉他在这么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这样一个巨大工作压力下,能够写出7本诗集,他诗歌写作的历程之长,还有他诗歌的作品数量之大,令我很惊讶,我想他很可能是通过这种输出的方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自由,我觉得他很幸运,从内心上来说对他深深的祝福。还有一点,作为一个编者,在选稿过程中,我秉承三条,即诗里面有没有经验、想象、观察。一个好的诗人,他必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我觉得生活是给予你经验的基础,热爱大自然,培养你观察力、想象力,给你丰富的题材。我们常说,皮肤要有一定的湿度,诗歌的湿度是诗意的象征。现在我想加上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诗意与意义并存,一个诗人写诗写得再好,他就是诗意再浓,但假如没有意义的提升,这个诗歌基本是失败的;反过来说,一个诗人,假如他只有意义,只有哲理,但丧失了诗意,这个诗歌也基本是失败的。所以,我在看田湘的诗时,有一个对应的解读。他有一首《高铁之美》,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写得,这首诗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很短,但最终我们看到了一道光,就是意象的提升。第二首《去人间》是写父亲的,这个完全来自于他的生活经验,我觉得一个作者、诗人,如果没有生活经验的话,是没有根的。还有《独木桥》,我挺喜欢这首诗,是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存的一首诗,本来我想截取中间的一节,由于时间有限,过后我把好的句子,发给田湘一起分享。还有《盆景》,是挺有想象力的一首诗。我翻看目录的时候,他的诗歌涉及题材非常广泛,但是呢,总的来说,是自然大于社会,自然大于批判现实的,他所到之处都有诗歌的痕迹。还有一个就是,我特别喜欢他的传统,传统叙事的语调。有一些诗人不屑于用传统的手法去写诗,认为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一个传统叙事的作者,假如说,他对情感依赖重,然后他所有诗歌来源都是内心的话,我觉得这种诗歌正是诗意的源发地。有的人诗歌写得非常精巧,唯一缺乏的是来自内心的声音,就是情感的表达,他所有的表达都不是来自内心的,他也思考了,但诗里面缺乏情感。曾有人给我推荐一首诗,写得非常好,非常机智,很聪明,我看过之后,就回复一句话,这诗写得很聪明,很机智,但是我觉得最大问题是不接地气。这些诗作者可能是更年轻的一代,比如说90后,我觉得他们身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田湘的诗,他的表现,他的语言,不极端、不黑暗,这是我喜欢的。我自己写诗,这么多年来,也不写黑暗的东西。当然,你不可能不涉及这种黑暗的东西,你生活中的暗面,还有你被生活遮蔽的东西,但是我会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我喜欢田湘的这种表现,他的诗歌没有颓废的东西,非常阳光,对生活处处都有一种士大夫的精神,我非常喜欢田湘诗歌的调子。此外,他诗歌里面虽然也有一些批判现实的诗作,但不是非常极端的批判。我觉得批判是批判家的事,教育是教育家的事。诗要做好一点,一个是诗意的存在,还有一个是意义的提升。


冯艳冰:

我是1996年到《广西文学》当诗歌编辑的,到现在跟田湘认识有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的朋友,应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阅读他的作品,确实由原来的熟悉,到现在特别是这两年的陌生。这里的“陌生”是指他的诗歌写作发生了变化,他的这些变化在《练习册》这本诗集里都能感受得到。概括地说,他写作的几个特点,前面几位老师也谈到了:他的强大的艺术感受力和对生活的敏感度,这里不再展开来谈,现在我想谈谈他对生活的关切点。作为一名诗歌编辑,这么多年在选稿当中,我有一个习惯,我基本能透过他的作品感受诗人的状态。当事人的状态好,他就有好作品,就能够写出好的诗句,他这种状态是通过他内心的思绪的线路,他思维的方式去体会。田湘这本《练习册》一些重要的作品我都读过,它是以编年史的方式来编排的,拿到这本诗集时,我就想着做这样的阅读游戏——从最后一首诗开始读起,我读完最后一首,再回过头来读第一首。这种大跨度、交叉的阅读,我得到了很意外的收获,作为一名成熟的诗人,我能够感受得到,田湘这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这一粒诗歌种子是怎么发芽、怎么长出新叶,继而开花结果的,这种阅读方式能很奇妙地感受他的写作历程和艺术转身,他的这种转变,视野由过去的向外到今天向内转,他真正从内心出发,寻找心灵与万物的内在联系。我们当代的文学史,也经过了几度的反复,由外而内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的文学得到提升。田湘的诗歌写作也是如此,他的转变让诗歌达到更理想的境界。


荣光启:

很高兴很荣幸参加诗会,见到了林雪和郁葱老师,以前是听、读大家的作品,今天见到了真人非常高兴。田湘,是著名诗人,也是普通人,都是平常人。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跟诗人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我们当中也有不普通的人,像盘妙彬的诗,确实非常特别。)在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普通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在生活中很忙碌,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如何跟诗歌有关系呢?我觉得田湘在当代写作者当中,他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做得挺好的,我们也阅读了凡一平写的《田湘记》,他的人生过程,其实是非常非常地正常,不是我们想起的那种诗人,能喝酒、能耍颠,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人,在田湘的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是什么?第一个从作者的角度,第二个从读者的角度,第三我们在当今写作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东西?

从作者角度,我觉得田湘心态非常好,一个很普通的警察、公务员,在工作当中,很诚恳,对朋友对人非常诚恳,同时不断地阅读、积累、写作,我们可能觉得他写的东西,不够“野”,但是,田湘就是这样的风格,在日常生活的经验当中,积累了很多很宝贵的感觉、想象、意象,像我们今天读到的代表性的作品,我觉得他作为一个诗人,在这个方面特别值得我学习,非常诚恳地阅读、积累、写作,非常诚恳地待人,很多人说起诗人,就会想起顾城、海子,就会想起李白这些人,对于诗人的天才论,对于文学的烂漫想象,我觉得是非常害人的。张爱玲就说: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天才,大概是到了多大以后开始意识到,我们不是天才,但有了天才才有的毛病。(大意)

作为一种读者,在今天这个时代,怎么用语言表达诗意的东西?“诗意”这个词一般是指表达语言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们作为一个写诗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我们经常把写诗当作一件神秘的事情,确实写诗需要等待,灵感需要等待,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诗是语言、经验、形式的互动的效果,一种效果,我们很多忽视了形式和语言,我们觉得自己特别有“思想”,其实人没有那么多“思想”,其实人、诗歌的效果,除了人里面有的经验之外呢,很重要的东西是语言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我们很多时候在写作当中,忽略了三者互动的关系,诗意是这样的效果,不是说经验不重要,也重要。很多人、读者、作者一说要写什么东西,就想起生命和死亡,其实这些东西,是一回事,但是诗又是一回事,作为一个读者,田湘在写作当中,诗意的生成非常值得我学习,他一直在阅读,一直在写作和练习,然后我们也看到他的诗歌。其实他的诗是有变化的,“练习册”,这个词好像大家很熟悉,可能也是我们写作者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状态。

第三个方面,我简单说下,我们每个人都在写诗,其实使用是今天的口语,每个人都使用的语言,在口语化的语言系统当中,如何能够有诗意?在这一点上,田湘做得很好,他的很多作品,比如《特朗斯特朗姆》,非常普通的一首诗,每句话没有什么很亮的地方,但整体上读完,你觉得他有意思。其实口语的诗更多的是这样的状态,我们很多时候,是以读旧诗的眼光去看新诗的,拿来一首诗,我们第一反应是,它美不美,新诗的效果,它不是“美”,它可能对应的是当下的某种生存经验和生命感觉,整体上让我们有感觉,它对应的可能是某种“真”。在这些方面,田湘都做得挺好的,我要向他学习。


陈祖君:

诗人田湘的诗歌创作,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创作,可以称为“放不下”的“遇见”,主要写生命中的一些惆怅、一些欣喜和一些偶然;第二阶段,以《虚掩的门》为标志,诗歌的主题是生命的成长,以及对未知、神秘事物的探寻;到今天出版的《练习册》,诗人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第三阶段,我主观地认为这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因为田湘这一时期的诗作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些个人特征。

在这里,我重点谈一谈《练习册》的当代感。

一、“小草”与“风”:对存在处境的焦虑。诗集中我印象很深的诗作是《小草不是风的奴仆》,中国新诗史上写树、写草的作品非常多,如沈尹默的《月夜》、艾青的《两棵树》、舒婷的《致橡树》,这几首不同阶段的经典,各有其时代特点,从五四时期倡导独立的人格、抗日战争时期国人联盟抗战的心声,到新时期女性独立的爱情宣言,都唱出了特定时代的强音。我欣喜地感到田湘的这一首歌颂小草的诗,写出了当下的时代特点和当代人的文化焦虑。“风没有故乡也没有离愁/而小草有,它有一厘米的国土/它害怕离别/它生在哪里,就会死在那里/它会让你看到它的骨头”,生活在今天的人总是不断地迁徙、移居,所以漂泊、离散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命题之一。人们居住的房子不断地推倒重建,人们不断地移居、移民到世界各地,每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是异乡人和漂泊者。田湘的诗作准确地捕捉和把握了一个时代的症候,以小草作比照,对没有坚持、没有操守、没有故乡而“随风而去”的病态人格进行严格的剖析和批判。

二、对速度、高铁的歌颂。有学者称田湘为“高铁第一诗人”,我认为这个评价并不为过。我也常把田湘的诗作为范本,推荐给高铁系统的文学创作者模仿和学习。对于速度、机器的歌颂,上个世纪俄国的未来派和国内的郭沫若等人曾有特别的贡献。今天,火车、轮船的速度更快了,人的生活节奏更快了。田湘新诗集中关于高铁的一些诗作,写出了技术越来越发达、速度越来越快的高铁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和观念的改变,难能可贵。当然,田湘目前的高铁诗歌,写出了高铁带给崭新的生活,既有“我感觉树在飞”的欢欣和陌生感,也有“在加速的时代寻找缓慢的爱”、“高速路旁的一条老路”等的沉思和反省。相较而言,前者写得多一些,而随着速度提升、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人的心灵方面的变化和律动,还有很多有待拓展的空间,还可以写得更加细致、多元和开放。

三、“物”的寓意。在这个技术过剩、物质过剩的年代,人们内心的变化往往预示了某种时代的风尚,而这种时尚又具体表征为“物”景观和“物”叙述。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奢侈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奢华生活及其格调的追求(以贵重香水为例),曾促使了新大陆的发现。《练习册》中的《沉香》、《黄花梨》、《青花瓷》等诗,获得大量读者的盛赞,田湘甚至获得“沉香诗人”的赞誉。这种通过“物”景观来呈现(陈述)时代变迁、世道轮换的写法,颇类似于张爱玲对于老上海城市风物的描绘与叙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对贵重、稀有之物的追求(或曰“商品拜物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我认为,在一个追崇技术和“物”的年代,关注人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变化,应该是诗人今后写作的新起点,即超越技术和“物”的屏障,探寻生命完全敞开状态的灵魂悸动。


王远洋:

很高兴参加诗歌高铁和田湘先生的诗歌研讨会。田湘的诗集,是昨天晚上拿到的,有几个感觉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他创作的题材非常广阔,自然风景,花鸟虫鱼,日常生活,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纳入了诗歌;第二,作为属虎的同龄人,觉得他充满着激情,创作也非常勤奋,而且融入人生的经历及感悟,带来写作的深度;第三,听到王冰先生说他理性与感性结合,我很赞同,他的一些作品以议论入诗,从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发现、提炼人生的哲理;第四,我发现他很有幽默感,而且从幽默之中透出一丝悲凉。大家提到的《纸上的情人》,还有《魔镜》《逃犯》《雪地上写一封情书》等等,都有人生无常的悲凉之感。总的来说,他的诗集,我匆匆翻了一下,里面有很多好诗,《魔镜》《独木桥》《盆景》《逃犯》,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且他很注意炼句,诗中有不少金句。

另外,读他的诗歌引发了我的一些感想,优秀诗人,特别是大诗人,一是作品一定有哲学背景,或者说哲学的底色和底蕴;二是好的诗人,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审美感受或者说新的感性经验。好的诗人是智慧的,也是感性的,他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他的作品能够刷新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他的作品也能够刷新语言,涤除陈词滥调,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好的诗人带来新的审美感受或者说新的感性经验,而这种新感性经验,在前人、同辈诗人当中,是还没有发现或表现的,是被压抑的感性经验,它通过诗人的作品,获得了一种解放,一种自由的解放。这种新感性经验摆脱了不自由社会的压抑性满足,反映人的本真状态。在这里,新感性或被压抑的感性,其中包括感官、回忆和想象三要素,想象是起关键作用的,是感性的基本动力,沟通感性和理性,重构现实。而诗人就是易感、善感、敏感型的感性主体,或者说,诗人是最敏感的社会器官。新诗,现代诗,相对旧体诗,称之为自由诗也许更恰当一点,所谓自由诗就是要摆脱形式和精神的镣铐,达到自由的境界,美就是自由的境界。我们写自由诗的诗人,就是要发掘我们被压抑的感性经验,打破一切外在和内在的束缚,努力在写作中达到这种自由境界。看得出,田湘在这两方面都付出了很大努力,花了30多年,去学习、成长,并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他为人很诚恳,很实在,很真诚,早期写得比较实,有点直白,现在他的诗走上了虚实结合的路子,试图由实入虚,更多探索虚的境界。希望在意象和意境的营造上更进一步,思考得更深入,写得更含蓄蕴籍,更简洁凝练,给读者更多的留白空间。他给他的这本诗集取名为《练习册》,由此可见,他为人很低调、很谦虚,他还在继续前进。相信他会写得越来越好。


王  键:

已经很晚了,我就说三点:抒情、经验和声音。中国古人对诗歌的定义是“诗言志”、“诗缘情”说的就是诗的抒情性。《练习册》一共147首诗,里面有相当篇幅的抒情诗。其实抒情诗的写作是很有难度的,但是诗人似乎熟谙这种技艺。诗集里有大量的写个人情感特别是爱情的诗,比如《雪人》抒发了对爱的人的执着与深情,还有《爱你如初》《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誓言》《绝情诗》《左左》等诗用质朴简单而又克制的语言直接进行抒情、“告白”,读来让人感动。诗人在抒情时感情却又是克制、冷静的,避免落入“滥情的”窠臼,做到这一点很难得。

说到经验,里尔克说:“诗歌并非只是情感,而是经验”。作为一名在铁道部门长期工作的诗人,就不得不说诗人的高铁诗歌。诗集中写火车站和高铁或相关内容至少有13首,从国内写到了国外(比如写在欧洲坐火车的经历《在去往柏林的火车上》)。高铁是当代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半径、使生活更为快捷和自由。因此高铁是大地上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新的工具,它带给我对现实生活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一个新的经验,它让我们感觉一种技术革命带给我们对时空的全新的认识。比如我们对快与慢的认识,对加速度的认识。但是高铁时代的到来是否真的让我们从生存的困境之中释放出来了呢?有了高铁我们就不再孤独了吗?我们就得到身心的自由吗?No,我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什么是漂泊?当我们对某种高速度失去感觉时就是漂泊。”显然,生命的孤独感漂泊感并没有因为高铁的时代到来而消失。相反,在我看来它反而强化了这种东西,让生命感到更不自由了。当我们在人潮汹涌的候车大厅时,我们经常感到更加孤独。那我们该如何办?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撤退和坚守,但这种撤退和坚守并非简单地回到慢的时代,比如马车时代,那毕竟属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东西。我说撤退是指退回到存在本身,退回到生命之本真状态,唯有退回到事物的本真状态,用生命去感悟生活的真理,去呈现人生和生活的困顿、挣扎和迷茫。这样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动人的,带着生命的体温的东西,也是有着生命深度的东西。诗人写下众多的高铁诗歌是跟他的工作和职场密切相关,是来自他的生活经验。从这个角度讲,高铁也是诗人的一个写作资源加背景。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练习册》中呈现的一种诗人的声音。这种声音就是从内心涌现出的生命吟唱,比如诗人的抒情诗在做情感的讲述、吟诵、想象展开时都有一种内在的语言节奏,诗集中的咏物诗比如《蝴蝶》组诗、《沙田柚》等诗也有同样的特点,这个节奏其实是诗人的生命的节奏,它呈现出一种简洁、明快、干脆、较快的转承等特点。这个特点是否也来自诗人常年跟高铁打交道的经验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如果诗人的声音中能更多一些反讽、批判的声音可能就更有现代感了。


娜仁琪琪格:

“我一直在探寻/自然法则/给人类生命的某种启迪”这是《自然法则》中的最后一节,这句话是《练习册》这本诗集的内核,诗集中书写的那么多精彩的篇章,所散发出来的能量、魅力,最终都指向了这里。

话到这里我似乎应该什么也不用说了,但是研讨会这个场合还是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通过《练习册》这本诗集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田湘,他是在“自然法则”中获得了丰厚、巨大智慧的人,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哲人。他在探索、追寻的路上带来的思考、凝视、质疑与确认完成了有效的写作,这写作是有意义的,这意义不止于他自己,而是对于更多的人。因为,他用个体生命对生活、时代、自然世界的参入、融入而获得的洞见、提取出来的智慧是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精神财富。因此,我觉得能在诗歌满天飞、也是泡沫满天飞的这样一个信息化空前发展的时代读到这样一本诗集是幸运的。首先我觉得我拿出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清晨,来细读了这本诗集是非常值得的,也因此,这个清晨更加清新、明亮而充盈。

诗集以《蝴蝶》开篇,这是一群哲学意义上的蝴蝶,被托付了情感、梦境与精神寄托,“蝴蝶薄薄的翅膀,却背负着人类的思想” “蝴蝶在飞。越过生死的藩篱”“蝴蝶只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小到不允许有远大理想/人类却将灵魂和梦想,托付于它”这是通过层层推进的12节来完成的一首诗歌,12节中有跌宕,有起伏。真是生命可以承受之轻,亦可承受之重。

一本诗集中出现很多让我眼前一亮,受到触动,为之叫好的诗歌。如《花烛》《入口与出口》《魔镜》《那些空里隐藏着什么》《一把无形的刀让我格外小心》《我惊叹于榕树细密的气根》《去人间》《鸟鸣声》《时间》《最微小的,痛苦也最轻》《与自闭的仙人球谈命运》《迁徙》《秋天的黄昏》。

《去人间》写88岁的父亲得了脑梗后的生命状态,“一个长满皱纹的婴儿”,生命是一场轮回,是一种自然状态。让人唏嘘感慨的同时也是提醒修炼出好的心理素质,能做到平静、自然地去接受,自己若有幸寿长,却也会有这孩子的模样。

《迁徙》,表达的是生命的一种过程。《入口与出口》是一首非常漂亮的诗。

《练习册》是写河流的状态,诗人于此洞悉的也是一种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获得了警醒与智慧。《练习册》是诗集的书名,它在这本诗集中的地位、分量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这是人到中年才能写出的诗歌,是创作之路的自况,人生状态的自况。


祝雪侠:

读了田湘的诗,瞬间被他作品的真诚所打动。见了他的人,被他的热情所感动。田湘是一位有着大情怀的人,诗人的洒脱与豪情,在他身上体现的比较深刻。诗歌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它独特的重任与不同凡响的贡献,田湘的诗有画面感更能打动人心。读了田湘的诗,他的诗歌创作与表达,思维与灵感,呈现出作者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田湘的诗为大家提供一个比较新鲜独特的视角。他观察事物有一种很直接、很诗意的感觉让人印象相当深刻。田湘的诗给我感受最深的印象是,他诗中的真实与真诚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起来感同身受。读他的诗,一种春天般的鸟语花香扑面而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灵感让他的作品表现出一定诗的魅力,他的诗有着浓郁的芬芳气息。


盘妙彬: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说这么多了,田湘的诗歌一是有细节之美,一种沉实的诗风,从细腻之中展现出生活的本质和本色。二是田湘的诗歌有一个诗眼,以一个支点撬动全诗,并以诗眼为支点,反复回旋,如一条大江大河,总是转弯、回旋的地方最美,产生韵味,田湘的诗歌正是如此。三是田湘的诗歌哲理性和诗性的统一,比如“让一颗失重的心/一直挂在身体的悬崖上”很有诗性,整部诗集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四是情怀,情怀是一个作家和诗人最大的才华。田湘江诗歌中弥漫着这份情怀。有一首写铁路小站的诗歌 ,我印象很深,几句诗就把小站写活了,皆因田湘对铁路独有情怀,他父亲是铁路人,他在小站长大,成长,对小站充满了感情,这份情怀让他写铁道风物信手拈来皆成诗。

我和田湘认识有十年八年了,我一直拜读他的诗,向他学习,这两年来田湘的诗发生了质的飞跃,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练习册》是他创作的一座高峰,祝贺他。


甘谷列:

前面各位老师讲了很多,对田湘的诗集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有些看法很有质量,很有见地,有些探讨很深入,我通过聆听,收获很大。这次研讨会,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因为我的工作是办公主任,我一直在记,记了满满的好多页。我想此次研讨,不单田湘获益良多,我也从中受到启发。因为时间很有限了,我简要说三点:

 第一,我首先以诗人同行的身份祝贺,祝贺田湘这本诗集出版,也祝贺这次作品研讨会取得成功。在我看来,这本诗集的出版,不仅是广西诗歌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南方诗歌的一个重要收获,一个成果体现。如果从诗集中某些代表作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跟国内一流诗人进行比一比的,在某种意义上,某种维度上,可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论。也就是说,大家各有各的秉持,各有各的文本。

 第二,田湘的写作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八十年代开始写诗(这本诗集收录进来的八十年代的几首作品还保留有八十年代诗歌创作的思维痕迹),后来因为工作原因中断了,到了新世纪21世纪的头几年又回到诗歌创作上来了(我个人认为网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他的两位著名校友也起了鼓励作用,但关键还是在于他),他通过揣摸、熟悉和深入掌握现代诗歌写作的技巧和写作的路数,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不断拿出了自己不同阶段的代表作,那是一个诗人真正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的代表作。“庾信文章老更成”(杜甫语),我对田湘的写作也持有这种判断。田湘最近写有一篇创作谈《中年之美》,我看了很赞赏,认为写出了真实,真实就是一种力量,如实谈来,不虚不矫,令人感动。他的诗歌,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诗歌,进入了新境界,特别是那首《蝴蝶》,刚才老师们也讲了很多,从不同角度谈了看法;昨天晚上我对它特地写了一个很详尽的分析(文本细读),我以为有机会可以多发言,但现在时间有限就不讲了。总之,田湘这本诗集《练习册》,对他个人来说是集大成的成果,同时又是他以后写作的开始。之前我也跟他说过,“写作已达的顶点,将成为要超越的新起点”,这很有难度,也有挑战性,我衷心希望他将来写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第三,田湘不仅是诗人,同时也是为诗歌事业热心做事情的人,比如这次高铁诗会,大量的策划、协调和组织工作,都离不开他,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个高铁诗会。高铁诗歌朗诵会,从去年开始办,今年是第二届,在全中国来说,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在新时代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创意,新的形式,有利于诗歌走近旅客,走近人民群众,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对习主席关于文艺讲话精神的一种很好的落实和实践。我个人对高铁诗歌朗诵会的创意是非常赞成的,相信以后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办得越来越好!田湘不仅在高铁诗歌创作领域里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在整个中国的高铁诗歌的流动传播上,也开了一个好头,希望以后继续办下去。总之,祝贺田湘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个人要向田湘学习,学习他热心助人、坦诚做事、专心写诗。至于具体的一些作品分析和探讨,私下可以再好好交流。


伍  迁:

跟田湘认识有十多年了,看到他一路的变化,其实今年是最明显的。我说一个例子,今年三月份,广西图书馆有一个他的诗歌分享会,但是突然身体出现了问题。他对图书馆说,如果不好改变,他可以拿着氧气瓶去讲座,结果图书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还是取消了。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到,田湘对诗歌的坚持。从他今年几首诗的思考,和对灵魂的认知和沉淀,确实看到了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时的,是生命沉淀,期待他以后走得更远。


田  湘:

非常感谢,借助高铁诗歌活动,为我开这个研讨会。原来我是想单独搞的,办这个诗歌高铁活动以后,我跟少君商量,是不是借大家来的机会搞,一举两得,少君说这样更好。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特别是通过这次研讨会,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让我有了更多的自信。但是这种自信,又产生另一种东西,就是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胆怯。为什么呢,我写诗写到今天,就像李自国叫我写感悟,我就写了一个《中年之美》。我是五十岁之后,诗慢慢成熟起来,大量地阅读和大量地练习,努力成就我自己,取得更多更大的自信。但是我现在也非常胆怯,因为成熟也就意味着要面对衰老,我还能不能突破自己,走得更远?就像一棵树长大了,也就衰老了。有了衰老就有了残缺,这也不是坏事,我们可以寻找这种残缺之美,这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的东西,也是诗歌需要面对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191011173448



责任编辑:祝雪侠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