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残体今仍在,曲赋诗词咏九州 孙一民先生作品赏读

作者:随和仙   2024年04月01日 14:37      76    收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做人的奋斗目标,有体现生命的人生价值。特别是那些在职时,忙于工作,忙于生活者,虽难以为继,但却将这种爱好随身相伴,随时付诸实践。孙一民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不甘平凡,不甘寂寞的孜孜以求者。
      孙一民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对诗词情有独钟。后来在职时虽然无暇顾及,但时常忙里偷闲,不免将工作、生活的感悟付诸于笔下,时而创作出几首作品,以慰心籍。待到退休之时,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空余时间,这种积于心中的爱好就会勃然而发。记得他自加入陕西省诗词学会之前,就曾以一首【鹧鸪天·岚皋扶贫】荣获过慈善诗词大赛的奖项。在加入陕西省诗词学会之后,这种情趣,更加自觉,更加主动。他的作品,常发表于《陕西诗词》《中华散曲》等刊物及《四海情诗社》等网络微刊里。2022年,他正式出版了《慈云山诗文集》含《诗卷》《词卷》《散曲卷》和《散文卷》四卷本。他将原来插队在秦岭北坡的慈云山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为此情深义重,不但为当地办好事办实事,还专以自己的著作名、笔名以记之。这些都深刻体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及精神追求。最近,我又在中华诗赋网主办的【当代诗人之窗】隆重推出的《孙一民诗词专辑》中,读到了他的几首诗词作品,觉得很有必要写上几句,以对孙一民先生对诗词的真挚情感予以赏读。
      先欣赏他的绝句《壶口瀑布》:
      天外闻声隐若雷,奔流千里快如骓。
      一壶收起黄河水,夹岸波涛雪涌堆。
      黄河壶口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各地游览黄河时,诗人赞颂不已的热门题材。作者首先以来自天外传来的隐隐雷声做比喻,阐明黄河怒涛的雄浑博大和千里奔流“快如骓”的气势。第三句笔锋一转,“壶口”形象跃然而出,又更加切合题意。末句写出了被两岸山石峡谷相夹,黄河的巨浪奔涌翻腾,激起无数白里透黄的浪花,犹如涌起堆堆雪。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形容长江之水的滚滚横流。作者在这里,亦用“雪涌堆”来比喻夹在两岸之间的黄河波涛,所形成的那种上下翻腾的场面,无不给人以震撼,充分显示了母亲河的雄浑壮阔,和喻示出的民族精神。
      再看他的绝句《紫阁峰》:
      斜阳一抹染孤峰,翠鸟林中相对鸣。
      曲径杖行闻暮鼓,梵音出处紫云腾。
      紫阁峪为终南山七十二峪口之一,位于鄠邑区境内。每当晴日,阳光灿烂,紫气腾升,其形上耸,若然楼阁,故得此名。作者年近七旬到此游览,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中描写眼中所见,耳里所闻。斜阳、孤峰,翠鸟,山林,这些自然的物象,组成了心中的意象。从“一抹斜阳”,到“对鸣翠鸟”,是从静态到动态的着意描写,将所见的景物,刻画拱托到了读者的眼前。第三句意在转折,写了作者一行拄杖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直到傍晚时分,从寺庙里传来暮鼓的梵音。而这个梵音,正是来自于紫云腾起的地方。无山不有庙,这里虽然没有明写,却道出了寺庙所在之处。其袅袅之音,紫云腾起的地方,宛若仙境。
      从两首绝句里,读到了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对自然景观的痴情。无论是黄河的壮阔奔流,还是高山的雄伟险峻,都在作者的眼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四君子之一的菊花,也是诗人笔下创作的题材。如他的绝句《赏菊》:
      又值秋晚叶飞时,菊味清幽韵亦驰。
      夕阳闲淡天光老,曲径疏篱绽一枝。
     这是一首折腰体的绝句,描写了晚秋时的菊花。诗以景入题,突出了菊的清幽雅韵。在作者的眼里,这些韵致,好像在飞驰奔放。这种感觉,是作者将静态幽香的“菊味”,鲜活成动态的驰骋,也是情景交融的心理感受。第三句转折,从前两句的景观,到第三句的时光已老,描写在晚秋的夕阳之下,似乎有种寡然无味之感。作者以此感,刻画出了秋菊不畏秋寒傲然绽放的非凡意境。在这种天光已老的独特感受下,而唯有曲径旁疏篱中,那一枝绽放的秋菊,才会使这个季节,这一方场景,更有韵味,更有深秋的色彩。“诗言志”,由此可看出作者的思想境界。
     古人曾经说过,“人活七十古来稀”,故而把七十称作“古稀”之年。在这个年龄上,过去的老人,基本上就进入了修心养性,安享晚年的阶段。然而,作者几年前就已进入古稀之年,况且身患重症还动过大手术,依然有写作的精神,有创作的冲动。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诗为乐的思想境界,必定会使他更加延年益寿。如他的这首《七十有怀》的律诗,虽然是回忆,却充分表现了以诗为乐的乐观精神。
      砥砺前行半世秋,青丝雪染已白头。
      顶风冒雨三秦地,栽果培禾万户畴。
      扶救只缘存荜户,拼搏非为觅封侯。
      喜得残体今仍在,曲赋诗词咏九州。
      作者在诗的后面,做了注释:其一是“扶救”:即写他曾从事的陕西省扶贫与救灾工作。其二是“残体”:指他在任期间曾因患肺癌,将左肺切除术后的身体状况。
      这首律诗,是作者在七十岁时回顾他在职期间,从事陕西省的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救灾工作。为了搞好工作,从入职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都在“砥砺前行”,不敢有所倦怠。如今年已古稀,雪染青丝,既是对往事的回顾,又道出了“喜得残体今仍在”,仍然可以用诗词曲赋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颔联写了曾经为我省农业农村和扶贫救灾工作的辛苦历程。颈联则是对受灾群众感同身受,而忠于职守是为了扶贫济困,并非为了博取一官半职,表达了作者在顶风冒雨完成任务时应有的心态。尾联作者在注释里,已经做了说明。记得他曾经谈过,在医院施行肺癌左肺切除术后治疗过程中,一同住院的几位病友,都未经住生命的抗争,先后离他而去。他因受命运的光顾,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抗争,所幸活到了今天。所以经常因兴所至,提笔写诗作文,歌咏人生,歌咏九州。诗中写出的“喜得残体今仍在”,这个“喜”字,自然是对能活下来的庆幸。只有活下来了,才能继续用诗词曲赋追梦人生。同时,更应聚焦我们视野的是,孙一民先生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依然能以乐观主义精神从事诗词曲赋散文创作,并以大量作品来讴歌祖国和人民,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在职期间的那些往事,也成为他在夕阳余晖的这个闲静时光里,经常回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辅助省上领导负责陕西全省扶贫救灾事务的他,那当年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身为一位共产党的干部,人民事业的忠实执行者,在他的笔下,将党对群众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山区,送到农村,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如他的《小重山·抗灾》:
      柳叶河堤洪水崩。惊回千里梦、未天明。呼来整队紧急行。车辘辘,急速踏征程。
      会战众心诚。挑灯砸木柱、架桥横。扛抛沙袋垒坚城。军民共,英勇缚鲵鲸。
      在这首词的后边,作者同样做了注释:“柳叶河”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境内发源于南山流入渭河的一条支流,1998年7月13日发生洪水破堤,而造成灾害。
      还有他的《小重山·救灾》:
      暴雨哗哗不肯停。房塌田被毁、报灾情。平明领命下乡行。查灾况,疾走大山冲。
      谁个重功名?此生名利淡、为民宁。愿于大地寄余生。将苦累,抛向九天庭。
      作者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用诗文写他的心路历程和对在职时往事的回忆。这两首词写出了当时抗灾救灾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因暴雨山洪所致,河堤在夜里崩溃。灾害就是命令,就是紧急动员令。作者由此写出了当时的行动:“惊回千里梦、未天明,呼来整队紧急行”的救灾行动。于是“挑灯砸木柱、架桥横。扛抛沙袋垒坚城”的现场作业,可谓生动而逼真,犹如眼前一般,是读者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抗灾救灾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具体描述了军民一体,勇往直前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第二首则是暴雨一直下个不停,造成了房塌田毁,在这紧急关头,由作者奉命带队前往,走山路,查灾情,访民情,送温暖,正在与灾难做拼死抗争,谁还能将功名利禄挂在心头?对那些站在边上压制打击、冷嘲热讽、乃至别有用心者,也是一个坚实有力的回答—— “谁个重功名?此生名利淡、为民宁。”作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个满意的答卷。
      从词中可以看出,当年在这些抗灾救灾工作者的眼里,群众的生命财产是第一位的,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所以,灾害就是命令,抗灾救灾就是使命,要在第一时间里,赶赴抗灾救灾现场,解救受困群众,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地减少群众损失。这些作品,将会对后来者,起到示范作用。
      当然,他的诗还有很多,如律诗《潼关祭张养浩》:
      频召不起视官轻,抗旱急奔陕塞行。
      胸怀庶黎村泣泪,心牵天下户哭声。
      死生风雨关中路,喜怒音容渭水汀。
      昔日为民歌一曲,如今万众祭先生。
      众所周知,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关中大旱,因赴关中救灾而积劳成疾,殉职在任上。在救灾过程中,张养浩亲眼目睹了当时受灾百姓的困苦,饱含热情地写出了《[中吕宫•山坡羊]潼关怀古》。孙一民先生这首《潼关祭张养浩》的律诗,在讴歌了张养浩的心系天下,为救灾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同时,将“死生风雨关中路,喜怒音容渭水汀”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才会有“军民共,英勇缚鲵鲸”和“愿于大地寄余生,将苦累,抛向九天庭”(见两首《小重山》词)。同样是为了受灾群众而奋不顾身的工作态度,由此可看出作者“承先贤之志,担时代之责”的精神。我曾读过孙一民先生的著作《稼穑集》中的事关2002年我省佛坪县6·9洪灾救灾工作的一篇文章,从调用军用直升飞机飞赴佛坪、陪同各级领导赴佛坪灾区查灾救灾、起草给上级党委、政府汇报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的报告等等,救灾的现场犹如拼命三郎一般,哪能顾得上休息?由于长时间劳累,致使他的血糖高达27,同时伴随酮症酸中毒,两眼受损,体重急剧下降了20多公斤,被送进了陕西省人民医院,省上领导亲自到医院慰问看望。同时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评定为“陕西省抗灾救灾先进个人”,是上级对他工作的肯定。
      古人说“诗言志”。孙一民先生的诗词表明他的人生志向和在职时的敬业爱岗,表明他做人的准则。他的作品,可谓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无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热爱,对祖国和劳动群众的赤子情怀,他也用诗词充实了退休之后的情趣和志向。
      孙一民先生祖籍北京,毕业于当时的西北农学院,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被分配到陕西省农业系统工作,曾从事陕西省农业资源调查、农村政策研究、农业农村和扶贫济困、抗灾救灾等行政管理工作。曾参与编写《陕西农业土壤》、担任《陕西省救灾年鉴》副主编。特别是退休之后,执笔主编了七十万字的《陕西省志·残疾人事业志》,作为我省这方面的史料,予以存留。之后,又于2022年出版了《慈云山诗文集》四卷本和《稼穑集》一部。现在仍笔耕不辍,对创作义无反顾。所以,孙一民先生可谓以病残之躯,奋斗不止。衷心祝愿孙一民先生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来。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意浓浓!文艺大咖齐聚鼓浪屿……
  2.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中国女诗人·画家走进云南师范大学活动开幕
  9.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